隨州網訊 記者黃剛橋、通訊員陳波報道:“小小‘導彈’作用大,綠色除蟲效果佳,莊稼地里掛上它,省時省力農友夸。”7月13日,市農業局首席植保專家張祥龍看著懸掛在玉米地里如火柴盒大小的“生物導彈”,給記者朗誦起他自編的順口溜。 當日,記者在隨州高新區淅河鎮一農戶的田頭見到,市植保站的技術人員正在玉米地里示范推廣如何利用生物技術防治玉米螟病蟲害,并現場教農民使用“剿滅”玉米螟的“秘密武器”——“生物導彈”。 “淅河鎮種玉米和稻谷的農戶較多,由于玉米秸稈高大,易遭害蟲侵蝕,過去噴灑藥劑防治費很大的勁,卻總是治標不治本,現在用‘生物導彈’防蟲,廣受農戶歡迎。”該鎮農技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傳洲告訴記者。 張祥龍介紹,“生物導彈”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防治技術,是“以蟲治蟲”的典范,它是以昆蟲病毒流行病學理論為基礎,以卵寄生蜂為媒介傳播病毒,在害蟲種群中誘發病毒病,達到持續性控制害蟲的目的。這項生物防蟲技術生態環保,且操作簡便工效高,免去了玉米、水稻整個生育期間兩到三次化學農藥的使用,每畝玉米地、稻田需使用5至6枚“生物導彈”。同時,該技術操作簡便、省力,對人畜無害,成本低,效果好,有效期長。使用“生物導彈”防治害蟲后,可以長期不發生蟲災,因為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使環境污染大大減輕,自然狀態下的生物種群和數量大幅度恢復,引回了許多昆蟲,在昆蟲內部,建立了良好的循環狀態,相對控制了害蟲的數量,使其很難達到爆發成災的程度。 據了解,目前,我市“生物導彈”防蟲技術已在隨州高新區淅河鎮百畝玉米示范基地和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長崗鎮高山有機稻基地進行了示范,均取得很好的效果。除了運用于玉米、稻谷這些日常農作物外,“生物導彈”防蟲技術還可以廣泛應用于蔬菜、棉花等農作物,是目前全國推廣的綠色防治蟲害的重要“武器”,為我市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減少環境污染,生產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開辟了嶄新的道路。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