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側記 本報記者 黃剛橋 通訊員 李佳 老城區,粗壯的銀杏為廣場增添了片片綠蔭;新城區,密植的行道樹給城市渲染上濃濃綠色;新316國道如一條新生的“綠龍”,默默為神韻隨州代言…… 一座城市,植物與綠色是生機與活力的象征。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城市生態建設重點項目為抓手,緊緊抓住春季植樹增綠的大好時機,擼起袖子、撲下身子,大干、實干、加油干,不斷推進植樹、造林、增綠等工作,為“綠滿隨城”增添新姿彩。 3月17日,記者來到位于南郊白云公園附近的隨城山國家生態公園項目建設現場探訪,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有的工人忙著清運渣土、有的忙著給剛栽下的景觀樹澆水……據現場施工人員介紹,目前,隨城山國家生態公園一期(楊堅故居、大隋苑文化廣場)大隋文化廣場(大隋盛世、回龍紋鋪地、五弦神韻)面層鋪裝和大隋橋基礎工程已完成。同時,該公園二期(生態公園主入口)特色臺階已完成,剩余工程正在全速推進。當然,這只是我市推進城市綠化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我市主城區重點綠化項目:花溪河城市濕地公園目前正加緊辦理相關手續;隨州園林生態產業園、漂水園林植物展示園、城區小游園正在加緊完善設計方案。 “城市發展到哪里,綠色就鋪展到哪里。”這是市城投公司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神韻隨州的鏗鏘足音。令市民廣泛關注的擂鼓墩遺址公園園林綠化工程不僅體現出民生情懷,更裝滿隨州文化基因,同時該公園也是我市創建國家5A景區的重點區域,因此在施工中始終堅持以傳承歷史文化,保護原始生態肌理為目標,并結合現代城市建設理念,開辟了綠化游園道路,形成了一個具有都市農莊特色的公園,讓游客在“根文化”游覽中感受隨州發展歷史脈絡。該工程于去年11月底開工,綠化面積約24900平方米,內設三個洼地景觀池,各種景觀植物達700多株,草皮攤鋪面積約18600平方米,園區內鋪設約400米長的游客步行道,與正在新建曾侯乙墓景區東門廣場相連接,綠化施工于去年底完成,目前正在進行門景區、停車場配套設施建設及園區綠化收尾工作,預計尋根節前恢復完成綠化游園道路。同樣,備受市民關注的涢水河兩側綠化工程,建設者則巧妙的將涢水河原有的生態與工程完美融合,充分運用花、草、樹的組團,修建一個四季色彩分明的濱湖綠化帶,構筑讓市民悠閑休憩之地。 團結就是力量。為搞好城市綠化工作,市林業局從林業系統抽調精兵強將全程參與城市綠化設計、施工、管護等工作,及時解決綠化工作出現的問題。同時,通過深入開展“綠滿荊楚”行動,逐步實現鄉鎮綠化“一鄉(鎮)一品”、鄉村綠化“一村一韻”、國土綠化全面開花、通道綠化“一路一景”,產業發展與生態景觀有機結合的目標,夯實全域旅游產業發展的景觀基礎。 讓森林在城市中成長、讓市民共享綠色城市“福利”是市園林局黨委“一班人”的一致共識。在推進“綠滿隨城”過程中,市園林局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以推進城鄉綠色革命為抓手,以打造5平方公里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全力推進隨城山國家生態公園二期、涢水濕地公園建設;繼續推進“一軸一環三片”綠色生態工程,加快隨州園林生態產業園和漂水園林植物展示園建設;協調推進漂水郊野濕地公園、府河兩岸風光帶、氵厥水東大堤風光帶、桃園公園、花溪河城市濕地公園、編鐘音樂之都綠園建設。同時,堅持以市民為中心,今年將繼續在城區新建3處街頭小游園,確保中心城區今年新增綠地面積80萬平方米這一目標順利實現。 大手筆植綠,大干勁增綠。據了解,自2015年我市吹響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戰斗號角以來,市住建委、市園林局以創建工作為核心,在全力推進城區新建綠化項目建設的同時,對城區44條道路、所轄公園、廣場等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去年以來先后補植各類苗木30余品種20余萬株,進一步提高了全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為我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