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訊 本報記者 陳巧玲 通訊員 張堅 “今天有客戶著急收購一批小龍蝦,我準備下午先撈一點出來……”6月,入夏的天氣分外炎熱,隨縣安居鎮夏家畈村八組村民劉順勇每天都會去自家田里轉幾圈。劉順勇家的這片稻田里兼養著小龍蝦,眼下正是小龍蝦上市旺季,他也變得格外忙碌起來。 劉順勇介紹,這片稻田是村里的綜合種養示范基地,采用“稻蝦連作”的模式。他們將稻田的四周開挖寬3米、深1.2米左右的溝,然后在溝中注水,再將蝦苗放入溝中養殖,而田中央則種植水稻,從而實現一田兩種、一水兩用、蝦稻共生。在劉順勇的稻田環形溝的護坡上,還種植了花生等旱作物,田塊四周搭建有葡萄架,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目前,環形溝養殖的小龍蝦已經長成,田中間的水稻是旱直播,6月底水稻長起來以后再灌水漫田,利用小龍蝦除蟲除草,達到生態種植。”劉順勇介紹,稻田養蝦不但提高了農田的單位產出,而 且可起到除草、節肥、疏松土壤等作用,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每年一畝可產500多斤小龍蝦、800多斤水稻,凈收益可突破6000元。 在我市農村改造中低產田中,“稻蝦連作”模式也得到實踐運用。在隨縣均川鎮胡家臺村四組,村民熊軍流轉了100多畝的低洼田,改造后全部實施稻蝦綜合種養。此前,這片農田因為面積分散、排水不暢,種農作物收成不好,許多田被拋荒,附近長滿野草。2014年底,他從140多個農戶手中流轉了這片農田,小田變大田,集中管理種植。 “因為是低洼地,農田屯水效果不錯,種養小龍蝦非常合適。”熊軍介紹,目前這片低洼改造田施行稻蝦連作,一年可以養兩季或三季蝦,大幅度提高了養蝦的產量。在綜合種養基地,一部分田塊灌滿水,養著小龍蝦;一部分農田已排水,曬田調整土質后準備種植水稻。熊軍說,農田進行分片輪作,土地得到充分的休養,基地產出的大米不僅更香、更安全,還更有營養;也提高農田的水質,讓小龍蝦更干凈、更好吃。 據了解,市水產局從2010年開始加大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推廣力度,把水產與種植業結合,大力推進稻田綜合種養。截至去年底,全市綜合種養模式示范推廣面積突破6.6萬畝,其中稻蝦連作近6萬畝,促進稻田種養效益和農產品質量雙提升,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