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包東流/文 孫洪濤、李文軍/圖 鄂北明珠,荊楚勝地。千年曾隨故都,新興工業之城。 隨州,一座常被人用“古老”“年輕”等詞語來描繪的城市。 “古老”的隨州,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作為炎帝神農故里,這里開啟了華夏5000年的農耕文明;作為編鐘古樂之鄉,城西擂鼓墩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年輕”的隨州,是湖北省最晚成立的地級市。她享有“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的盛譽,是全國專用汽車品種最齊全的地區,各種專用汽車銷往世界各地;作為“中國香菇之鄉”“中國花菇之鄉”,香菇產業早已實現“買全國、賣世界”的格局。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隨州如何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市委書記陳瑞峰經過深入調研思考,集思廣益,于2018年底提出明確方向:建設品質隨州,打造產業新城、文旅名城、生態綠城,建設應急產業基地、地鐵裝備產業基地、香菇產業基地、編鐘文化產業基地,實現市民有品質的生活、產業有品質的成長、城市有品質的發展。 “城,所以盛民也!背鞘杏衅焚|,市民生活才能有品質。 建設品質隨州,創造美好生活!伴著如歌如夢的暢想與希望,隨州正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追夢遠航。 以特色產業引領,強健品質隨州“體魄” 城市發展,“城”是基礎,“市”是關鍵!俺恰笔菐,“市”是水!俺恰笔擒嚿,“市”是發動機。當今的城市,“市”的核心是產業。 隨州緊緊抓住當前的黃金機遇期、政策窗口期,在現有產業基礎上,以特色產業為突破口,奮力打造以特取勝的產業新城。 當前,隨州特色產業正迎來高質量發展時期—— 單打冠軍領跑特色產業。重汽華威公司新型智能渣土車各項關鍵性能指標國內領先,目前在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達19.6%,占據最高的市場份額;三峰透平公司生產的國內最大型號硫酸風機,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泰晶電子公司石英晶體諧振器進入全球行業前十名,國內市場占有率為34%,穩居第一;中興食品公司領跑湖北茶葉出口多年,將“大洪山”品牌茶銷往以“一帶一路”沿線為主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隨州共有19家企業先后上榜全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在自己的細分領域里做到全省第一、全國第一甚至全球前列。在“單打冠軍”帶動引領下,隨州特色產業向高品質、高附加值穩步前行。 動能轉換推動轉型升級。隨州扎實推進“百企百億技改”工程,深度挖掘企業創新發展新動能,奮力實現制造向“智造”轉變。目前,全市共有齊星車身、泰晶電子、裕國股份等6家企業獲評湖北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涵蓋汽車機械、食品加工、電子信息、醫藥等行業。受益于技改擴能,一大批傳統企業“老樹發新芽”,產業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恒天新楚風公司的智能柔性化生產線,可實現全系列新能源車、傳統動力輕卡、車身底盤等產品的混線生產,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毅興公司智能高端數控機床加工精度達到頭發絲的10%甚至1%,目前該公司17個車間已有13個全面實現智能化;三峰透平公司連續三年每年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硬件建設,新上設備全部數控化,生產線智能化程度達50%;裕國股份公司生產線和齊星公司智能化立體停車庫,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突破。2019年,全市入庫投資過5000萬元的重大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80個,計劃總投資達148億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眼下,隨州在全省“一芯兩帶三區”戰略布局中主動作為,依托專汽產業優勢打造應急產業基地,依托風機產業優勢打造地鐵裝備產業基地,依托香菇品牌優勢打造香菇產業基地,依托曾隨文化資源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進一步彰顯產業特色、延長產業鏈條,把產業做大做強。 高質量發展中的特色產業挺起了隨州的“脊梁”,四大產業基地強壯了隨州的“四肢”。一座擁有強健“體魄”的產業新城正在奮力前行。 以文旅融合為徑,塑造品質隨州“靈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隨州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稟賦。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炎帝神農故里、中國編鐘之鄉,炎帝文化、編鐘文化、曾隨文化,賦予了隨州高貴的“靈魂”。 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市委書記陳瑞峰提出,打造文旅名城,要大力挖掘和利用好隨州極為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抓住湖北打造中部強大市場、武漢建設內陸消費中心的機遇,適應群眾對品質消費的市場需求,加快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打響文化消費、旅游消費“品質牌”,打造文化旅游的精品線路和經典景區,讓隨州的優秀歷史文化插上旅游的翅膀,從沉睡的歷史文化寶藏中繪制出一張散發迷人氣息的旅游地圖,把隨州建設成為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 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已成為隨州最為閃亮的文化名片。每年尋根節,數以萬計的海內外炎黃子孫長途跋涉來到這里,齊聚炎帝故里謁祖廣場,共拜炎帝始祖,追尋精神家園。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旨在叫響編鐘文化。隨州深挖編鐘文化,建設曾(隨)文化大遺址走廊,打造文化旅游的精品線路和精品景區。 隨州還以“琵琶古城”為核心,凸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實現新老城區融合發展,打造“琵琶新城”品牌。圍繞推動鄂西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以大洪山“自在”旅游為引領,培育桃源河、太白頂、原石部落、隨城山國家生態公園等一批休閑康養產品。 “炎帝文化”品牌、“編鐘文化”品牌、“琵琶新城”品牌、“旅居隨城”品牌,四大旅游品牌將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由速度規模型發展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同時,隨州還積極探索從景點旅游升級為全域旅游。根據全市旅游資源分布條件,規劃隨縣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曾都區建設文化旅游集散區、廣水市建設山水文化旅游區、大洪山打造自在旅游區、隨州高新區建設工業旅游區,著力將隨州打造成全域特色旅游區。 去年,隨州出臺《隨州市特色產業增長極建設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實施方案》,計劃用三年的時間,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以上,接待游客3000萬人次以上,旅游綜合收入180億元以上,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真正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和合共生。打造文旅名城,隨州的文化和旅游正在進行深度融合,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穩步增長,成為隨州高質量發展的一道風景。 以生態環境之美,靚麗品質隨州“顏值” 兩水匯湖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隨州,擁有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美譽。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隨州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省委省政府將隨州定位為鄂北生態屏障,納入鄂西綠色發展示范區。打造生態綠城,是隨州落實綠色發展新定位的生動實踐。 從空中俯瞰隨州,濱湖風光帶如一條玉帶,連起新老城區。在新城區,隨州高標準打造濱湖綠帶,做到水景交融,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首選;在老城區,隨州從改造神農公園入手,著力改善老城區綠化水平,使環境更宜居;其間,隨州文化公園、回龍寺公園、白云湖健康主題公園、花溪河城市濕地公園、隨城山國家生態公園等一大批高品質城市公園點綴其中,市民出行500米可見園,開窗可見綠。數據顯示,隨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04平方米,成為國家級園林城市。 綠色之韻乃生態之美。近年來,隨州持續實施“綠滿隨州”“精準滅荒”等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8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11%,森林蓄積量達1947.3萬立方米。綠色,已成為品質隨州建設的鮮明底色。 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臟亂差”的面貌與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格格不入。 品質隨州建設大潮中,人人都是主人翁。隨州大力開展環境衛生、市政設施、交通秩序、經營秩序、戶外廣告、“門前三包”、不文明行為等“七大專項整治行動”,著力解決環境秩序臟亂差等突出問題,讓居民享受有品質的生活,讓城市實現有品質的發展,不斷提高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還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精準滅荒、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著力夯實生態環;A。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隨州正在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近年來,全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工業和生態文化旅游產業,補齊綠色發展短板。農林業上,鼓勵社會資本上山下田,在山上再造一個隨州,形成50多萬畝的木本油料產業,2018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149.5億元;工業上,推動專汽、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轉型升級,走創新驅動之路,加快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發展,淘汰了一批“三高一低”企業;生態旅游業上,依托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文旅康養產業發展、打造生態文化旅游特色產業增長極,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2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5億元。 城市發展永無止境,品質隨州建設永遠在路上。藍圖已經繪就,隨州人民正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隨州大地上繪出更新更美的高質量發展畫卷。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