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眾多的支流中,從干流長度和年均徑流總量上看,這是一條并不起眼的河。 1935年,這里見證了紅軍戰史上的一段傳奇——四渡赤水。從此,赤水河作為“英雄河”載入中國革命史。 近年來,通過推行第三方治理、生態補償、跨區域治理聯席制度等改革舉措,貴州省遵義市力保赤水河一江碧水,打響了一場生態環境保衛戰。 治水,釀出美酒香飄世界 上完夜班,一覺睡醒已到中午,茅臺鎮釀酒工田治龍習慣到河邊透透氣。倘若回到六七年前,他斷不會有如此雅興,“那會兒河水都是黑的,一股酸臭味熏得人喘不過氣來! “上游是茅臺,下游望瀘州。船到二郎灘,又該喝郎酒!睆馁F州遵義仁懷市茅臺鎮到四川古藺縣二郎灘,短短40多公里河段,孕育了一批名酒。 長征時期,紅軍到達茅臺鎮,當地群眾用本地白酒為戰士們洗塵療傷,“美酒河”留下一段紅色佳話。 2010年前后,沿岸白酒行業大小酒廠接近3000家?焖贁U張的同時,治污能力卻沒跟上,每天數萬噸廢水直排赤水河!安糠謹嗝嫠|已淪為劣五類,且有繼續惡化的趨勢!弊窳x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曾勇回憶。 2013年,貴州省提出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赤水河的生態環境。治河先治污,遵義市在流域各縣市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全面啟動白酒企業污水處理工程。 “我們的排水口不在赤水河,而在6公里外的山頭上。”走進位于習水縣的一家酒廠,3座污水處理站正在緊張運轉,泛著黃色泡沫的污水漸漸變得清亮。這些水還要通過二級水泵,抽調到320米高的大山里,注入溪流中“洗個澡”,接受自然凈化之后再匯入赤水河!八辛鞒逃傻谌江h保機構把控,監測數據實時傳送省環保廳,不受酒廠干預!本茝S環保部主任任伯俊告訴記者。 如今,赤水河流域不符合排污規范和取水要求的酒企已基本完成整改,河流總體水質又恢復到二類標準。 護水,環保制度落地有聲 “那是我打過最‘貴’的魚,沒想到后果這么嚴重!奔易∥羼R河畔,6歲就下河摸魚,仁懷市五馬鎮居民劉順利習慣淘些野生河鮮打牙祭。 2017年1月,赤水河啟動全流域禁漁,10年內禁止一切捕撈行為。劉順利沒當回事,當年10月,他和3個同伴在河邊電捕,被鎮里的生態巡防隊員逮了個正著。因為半桶魚,他們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并被罰放養200斤魚苗作為生態補償。 近年來,遵義市探索建立源頭嚴格控制的制度體系,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紅線劃定、自然資源統一登記確權、三級河長制等生態文明建設。仁懷市法院、遵義中院先后成立環境保護法庭,專門審理環保類案件。 前一陣子,因向赤水河違規排污,曹光貴被仁懷市環保局處以5萬元罰款。因對處罰不服氣,他向仁懷市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最終,法院判決曹光貴敗訴。 “以前如果有企業對環保部門的處罰不服,往往會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為借口,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處罰決定,甚至堂而皇之地繼續排污!比蕬咽蟹ㄔ焊痹洪L、環資審判庭庭長陳長杰介紹,“現在只需法院一紙訴前禁止令,就能第一時間叫停污染行為! 與此同時,貴州、云南、四川三省開展跨區域環境聯合執法檢查,遵義市環保局與四川瀘州市環保局簽署《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聯動協議》,攜手加強赤水河川黔毗鄰區域環境保護。 樂水,群眾享受生態紅利 站在山坡上眺望河面,流水聲在山谷回蕩,村民賴方平想起了打魚的歲月。 6年前,為保護赤水河珍稀魚類,習水縣隆興鎮全面取締所有捕撈漁船。“洗腳上岸”的賴方平有些茫然,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彼時,濱江村致富帶頭人楊陶江正在村里發展食用仙人掌產業,邀請賴方平前去務工。一畝仙人掌年產6000斤以上,保底收購價1.5元,賴方平觀察了兩年,確定這就是自己要找的新門路,他拿出家里的7畝地加入合作社,一門心思種起了仙人掌。 赤水河全面禁漁以后,遵義段沿岸各縣市積極爭取產業扶持政策,引導漁民圍繞山地生態魚、烏骨雞、金釵石斛等特色產業和服務行業,實現轉產、轉業、再就業。 離開漁船,漁民們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赤水河的生態環境得到休養生息。不僅如此,伴隨著污染治理的展開,農村人居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衛生越來越好,蚊子蒼蠅少了。”房子靠近山腳,老鄉家流下來的污水常常堵門,仁懷市壇廠街道枇杷社區居民陳發瓊一度苦不堪言。2016年開始,污水管網接進各家各戶,陳發瓊一家終于擺脫了與臭水溝相伴的日子。 如今,愛護赤水河已成為沿岸群眾共識,遵義段實現三級河長全覆蓋。志愿者、環保協會等力量被調動起來,共同守護來之不易的一河清水。 河水變清、河岸變美,好生態帶來了旺人氣。沿赤水河谷,遵義市投入45億元修建旅游公路,將四渡赤水紅色文化、酒文化、鹽運文化等串珠成鏈。2018年,素有“千瀑之市”等稱號的赤水市,接待游客量、旅游綜合收入分別達到1800萬人次、200億元。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3日 04 版) (責編:李楓、袁勃)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