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忠 品質隨州建設對氣象服務提出了新要求。作為基礎性科技型社會公益事業的氣象服務發揮了特殊的職能作用。 我市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生態結構優良,生態資源富集,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特別適宜于人類的生存發展。這里也是南北氣候過渡帶,季風氣候顯著,是一個氣候條件復雜、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易受氣象災害影響的地區。特別是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隨州遭受局地特大暴雨、持續強干旱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的頻率在增加,各類氣象災害呈多發、頻發、重發態勢。因此,建設品質隨州離不開氣象的保駕護航。 近年來,隨州氣象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氣象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提升。一是建成了立體化、自動化、全天候的綜合氣象監測平臺;二是建立了準確、及時、精細的氣象預報預警、氣候預測業務系統;三是建立了多渠道、立體式、高覆蓋的氣象信息發布傳播網絡。氣候影響評價、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農業氣象、環境氣象等專業性氣象服務體系已經形成。通過各種方式及時向社會發布氣象信息,推廣實用技術,傳播氣象知識,為保障全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經濟可持續發展、城市安全運行等提供重要的氣象保障。 氣象部門將著力建成資源集約共享、全媒體融合傳播的公眾氣象服務體系,建設“隨州e天氣”APP智能服務平臺,實現天氣實況展示、預警及時推送、服務基于位置、個性需求定制、公眾在線互動等服務,普及氣象科學知識,滿足公眾改善衣、食、住、行和安全、健康等生活品質過程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氣象部門將著力建立精準型、精細化的專業氣象服務體系。建立監測、評估和預報一體化的農業氣象、能源氣象、生態環境保護、人工影響天氣等氣象業務服務系統,為提高糧食產量、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產業布局等提供更加豐富的氣象服務信息和更有力的氣象科技決策支持,把我市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空中云水資源、農業氣候資源、生態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使天氣氣候更好地為產業發展服務。 氣象部門將著力建立智能化、智慧型城市氣象服務體系。逐步建立電力、交通、大氣污染等氣象業務服務系統,為城市運行提供高質量氣象保障服務。加強城市暴雨內澇、高溫熱浪、強對流天氣等預報預警服務工作,使精細化氣象服務充分融入城市交通、供水、供電等城市“生命線”保障工程,融入城防、城管、城建等部門的決策管理。開展常態化重污染天氣預警和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加強城市重大開發建設活動的氣候影響評價和重要基礎設施的氣候風險評估,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提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抗御自然風險的能力,為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建設生態綠城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系隨州氣象局辦公室主任、副調研員)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