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水市委 廣水市人民政府 二十春秋砥礪奮進,廿歲光陰輝煌跨越。廣水94萬人民乘著改革的東風、踩著激昂的鼓點,奮力奔跑、同心追夢,越過一嶺又一峰,闖過一關又一坎,不斷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20年來,在隨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廣水緊緊圍繞建設“中國風機名城、中等宜居新城、小康福民之城”目標,堅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1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56.56億元,是2000年的近10倍;固定資產投資是2000年的24.3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3.56億元,是2000年的9.82倍。 崢嶸歲月,砥礪前行。20年來,我們克難奮進,推動了經濟發展大轉型。始終牢樹“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理念,堅定不移擴總量、提質量,形成了以風機制造、智能裝備、新能源為主導的百億產業集群,打造了中國風機名城、中部地區智能裝備重要生產基地。地鐵裝備產業基地穩步推進,規劃建設1000畝地鐵裝備產業園,與武漢地鐵集團、中建三局戰略合作,引進同正軌道等一批優質地鐵項目,拉長加粗了產業鏈條,風機產業連續12年納入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持續壯大,國電吉陽山、豐華香爐山等風電項目建成運營,全市新能源總裝機超過100萬千瓦,成為重要經濟增長點。2019年全市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477.68億元,是2000年的42.8倍。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等新業態齊頭并進,廣水躋身大別山國家森林步道區域,全年接待游客133萬人次;電商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交易額達12.5億元,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市;2019年全市限上商貿企業26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1億元,是2000年的11.2倍。 激情歲月,跨越前行。20年來,我們與時俱進,推動了對外開放大突破。始終牢樹“項目優先、投資爭先”理念,持之以恒抓招商、擴投資,以開發促發展,先后打造十里工業園、開發區工業園、楊寨工業園“三大百億園區”,形成了工業基地、東三鎮兩大工業集聚區,園區建成面積達28平方公里,落戶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150多個。堅持以開放促發展,充分發揮內外“兩個廣水人”力量,對外大招商、對內大挖潛,先后引進毅興智能、空調配件等一批投資額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廣水、給力廣水,2019年全市引進到位資金104億元,過億元項目17個;積極開展立項爭資,出臺《立項爭資考核獎勵辦法》,對接長江大保護、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等戰略,先后躋身大別山試驗區、長江經濟帶、淮河經濟帶等,加大項目策劃、加強項目銜接,全市近幾年爭取各類資金60多億元。堅持以改革促發展,高標準完成機構改革,高質量推動農業綜合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增強了市場發展活力。 芳華歲月,拼搏前行。20年來,我們提質競進,推動了城鄉面貌大改善。始終牢樹“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理念,堅持不懈打基礎、強配套,城區面積由6.7平方公里拓展到26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增加2倍、達25萬。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投資3.4億元的印臺山文化生態園建成開園,投資6億元的“一河兩岸”全面收官,投資5.75億元的生態新城“四館三中心”加快建設,近幾年新增綠地面積60萬平方米,高質量完成國家園林城市驗收。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投資2.7億元的應廣大道全線貫通,投資2.8億元的廣悟大道建成通車,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廣水段、107國道主體工程即將通車,實現鎮鎮通二級路、村村通水泥路,構筑了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交通路網格局。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投資8億元的多肉藝術小鎮、投資5.6億元的花田故事綜合體穩步推進,75個村被納入美麗鄉村示范村、提升村,探索出桃源“鄉情鄉愁”、興河“鄉賢引領”等模式,打造了可以復制的丘陵地區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八膫三”重大生態工程成效顯著,高標準承辦了全省“四個三”現場會,受到省領導和參會代表一致好評。 溫馨歲月,逐夢前行。20年來,我們攜手并進,推動了群眾生活大提升。始終牢樹“以人為本、服務人民”理念,全力以赴抓脫貧、奔小康,截至2019年底,68195人實現脫貧、51個重點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9.1%降低至0.28%。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創新實施“五心”工作法,深入開展“四大會戰”“六大行動”,整合項目資金10多億元,建設安置房4212套、建成扶貧光伏電站343座,三次高標準通過國家脫貧督查考核,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先進集體。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40余平方米;城鄉居民儲蓄額達到331.46億元,是2000年的19倍;2019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3.17萬元和1.79萬元,分別是2000年的6.89倍和8.45倍。城鄉保障逐步健全,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基本消除了城鎮“零就業家庭”;城鄉低保整體提標,困難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提升了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如歌歲月,幸福前行。20年來,我們大步邁進,推動了社會事業大發展。始終牢樹“人民至上、為民謀利”理念,矢志不渝強保障、惠民生,有力推動了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發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全面改薄加快推進,永陽學;窘ǔ,致遠學校簽約落戶,市實驗三小、渡蟻橋學校改擴建加快推進,新改擴建校舍10.6萬平方米,教育公平取得明顯進步。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全面取消,分級診療、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實現突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全面覆蓋,實現了人人享有公平優質的醫療保障服務。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建成了印臺書院、魁星樓、丹鳳閣等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楊漣文化”“四賢文化”等得到深度挖掘,榮獲全省“楹聯文化強市”,五度蟬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高標準承接了“空降排—2017”國際軍事比賽,廣水對外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風雨兼程二十載,乘風破浪再啟航。攜20年之沉淀,沐時代之春風,廣水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圍繞“品質隨州”建設,搶抓機遇、奮發進取,切實增強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奮力推進廣水“三城”建設高品質融合、高質量發展。 打好疫后經濟發展戰,建設更具活力的產業廣水。保持戰略定力,善于化危為機,穩住經濟基本盤,把握發展主動權。實施產業倍增工程,圍繞建設地鐵裝備產業基地,積極引進電機、風閥等配套企業,加粗拉長產業鏈條,形成帶動效應,促進智能裝備、新型建材等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全鏈條增值增效。實施園區提升工程,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空調配件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鋰電產業園,形成多園并舉發展格局。實施服務優化工程,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動援企惠企政策落實,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把廣水培育成要素聚集的“磁場”、企業發展的“沃土”、投資興業的“寶地”。 打好環境提升攻堅戰,建設更加宜居的生態廣水。按照中等規模城市定位,加快建設城市新區,推進馬都司生態新城“四館三中心”、中央公園建設。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區污水管網等工程建設和改造力度,推進老城與新區融合發展。堅持還林于民、增綠于城,增強城市綠色底蘊,不斷提升國家園林城市品質。圍繞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持續開展萬人大潔城活動,大力推行紅色物業建設,提升文明單位創建質效,積極爭創省級文明城市。深入踐行“兩山論”,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抓好大氣、水質、土壤污染防治,強化環保突出問題整改,全力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爭創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打好民生福祉保衛戰,建設更顯和諧的小康廣水。堅持“準實”二字,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響鼓重錘、盡銳出戰,持續推動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補齊短板、鞏固成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力念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八字經,強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落實醫改控費等惠民舉措,更好滿足群眾醫療健康需求。大力推進平安廣水建設,縱深掘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化“逢四說事”“訪議解”,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鞏固提升“廣水之治”。 打好作風轉變持久戰,建設更為勤政的清廉廣水。堅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定不移糾四風、樹新風,推動作風建設常態長效。深入開展“勇擔當、善作為、保目標”活動,激勵各地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拿出非常之舉、勇擔非常之責,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大力弘揚清廉文化,深度挖掘楊漣文化,發揮印臺山廉政教育基地作用,用勤政廉政文化教育人、引領人。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扎實推進作風巡查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堅決掃除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切實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