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在雜交稻研究初期,將高產作為首要任務。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品質要求的提高,育種專家們將優質和高產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使雜交稻的品質大幅提高。目前,我國50%以上的超級雜交稻品種都達到優質的要求,其他也都在中等偏上水平,雜交稻優質化成為一種趨勢。 “對水稻來說,今年的天氣非常不好,在這種天氣下晚稻能達到八九百公斤的畝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2020年11月2日,聽到測產結果后,袁隆平十分滿意,開心地笑起來。當天,有關部門在湖南省衡南縣青竹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試驗示范基地進行晚稻測產,F場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7月份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9公斤,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稻雙季測產達到1530.79公斤,再一次刷新紀錄。 “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可以多養活5個人,也意味著離我的‘禾下乘涼夢’更近了一步!痹∑皆诙鄠場合對人們講起他的夢想,“我的夢想是雜交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籽粒有花生那么大,叫‘禾下乘涼夢’。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至今仍處在饑餓之中,我們的超級稻不能放棄量來提升質。但是,中國人民要過上美好的生活,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要實現這一目標,高產優質兼顧是唯一途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畝產“天花板”的關鍵,在2020年南方稻區結實灌漿期遭遇極端天氣的情況下,第三代雜交稻表現出“高產、抗病、抗寒、抗倒”的優勢。基于這些成效,袁隆平提出“3000斤工程”設想,即2021年起在南方8省份開展雙季稻周年畝產3000斤目標攻關示范。如今,攻關正在推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劉 麟)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