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灑滿幫帶路 ——記隨州市紀委監委駐陳巷鎮水寨村第一書記孫全勇 隨州日報特約記者 吳財榮 通訊員 鄧紅軍 董智華 “脫貧攻堅就是向貧困宣戰!我時刻把脫貧攻堅的光榮使命和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放在心里,盡職盡責,不敢懈怠!闭勂瘃v村幫扶工作,隨州市紀委監委駐廣水市陳巷鎮水寨村第一書記孫全勇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真摯的情感。2020年4月,隨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向98個非貧困村派駐幫帶干部,孫全勇就是其中一員。 背著一卷鋪蓋,孫全勇只身來到水寨村,成為了一名駐村干部。駐村一年來,他俯下身子扎根基層、為民解憂,一件件、一樁樁真情幫帶的事跡如涓涓細流溫潤著水寨村百姓的心田。 腳步量出“作戰圖” 見到孫全勇時,他正在迷迭香基地查看幼苗長勢。身著一套藍色工作服,褲腿和鞋子上都沾滿泥土!斑@是村里利用集體土地新開挖的50畝迷迭香產業基地,目前已經完成10畝種植,成活率達到95%;亟ǔ珊髮30個困難戶實現增收致富!睂O全勇告訴記者。來到村部辦公室,記者看到掛在墻壁上的“水寨村幫帶規劃圖”。這是一張非常詳細的圖,村里有哪些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哪個村民小組有多少困難戶,家庭人口、聯系電話、幫帶措施等信息一應俱全。這張圖,是孫全勇帶領村干部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水寨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種植結構單一,收入來源是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常規農作物和外出務工收入;村民文化素質偏低,種養技術匱乏;全村有建檔立卡戶貧困戶77戶,貧困發生率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低,村環境衛生臟、亂、差,水電路網等基礎條件不完善…… 來到村子的第一天,孫全勇已經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當天夜里,孫全勇就迫不及待地召集村“兩委”干部開會研究,將“找短板拔窮根”作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瞄準幫帶對象,鎖定幫帶責任。孫全勇帶領村“兩委”干部深入調研走訪,同困難戶拉家常、結親戚。從田間地頭到家家戶戶,從生產生活情況到脫貧致富想法,他與困難戶親切交流,一起分析生活困難的原因,探討脫貧致富的路子。 俯下身子“拔窮根” “作為第一書記,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看著村民對自己信任和期盼的眼神,我知道一刻也不能等!边@是孫全勇在水寨村幫帶工作動員會上道出的心聲。路,是水寨人拔不掉窮根的“病因”,也是村民反映最迫切的“頭等大事”。 要想富,先修路!說干就干。但資金哪里來?那就跑項目、要資金。孫全勇跑廣水、跑隨州、跑相關部門、反復跑。2個月后,修路這事真被他“跑”成了。經過與多方協調爭取,1.8公里投資76萬元的3條通灣“斷頭路”終于修通。 孫全勇趁熱打鐵,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最急迫的問題著手,一件件解決、一項項推進。 為讓村民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他多次與水利部門協調,減免村民開戶費6萬余元;協調市防汛抗旱資金3萬元,清理村內河塘溝渠2處,消除黑臭水體;爭取財政“一事一議”獎補資金5萬元,對兩口堰塘進行整治;爭取市紀委監委出資5萬元、舊空調兩臺,將村服務大廳從三樓遷到一樓,并裝修翻新,方便群眾辦事;募集資金10萬元,為村里安裝路燈103盞,方便村民夜間出行;爭取陳巷鎮黨委政府支持,完成了村部文化墻建設,提升了文化氛圍;籌集資金20萬元,完成了村文化廣場建設…… 孫全勇深知,精準幫帶,只有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白天入戶走訪,晚上查閱資料,孫全勇為村里的產業發展費盡了心血。在他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水寨村成立了第一個迷迭香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200萬元,建成200畝苗木基地;依托武漢中糧肉食品有限公司,流轉土地470畝,生產有機蔬菜和有機稻。 村里有了“主心骨” 在村委會辦公室里,陳巷鎮駐村副科級干部楊俊林掰著手指頭算孫書記哪天回來,他到河南潢川、泌陽考察迷迭香產業已經是第四天了,這是他外出辦事時間最長的一次,楊俊林有很多事攢在心里等著他回來一起商量。說起孫全勇,大家都翹起大拇指,別看他年紀輕輕,干工作真有一套。水寨村以前黨組織建設基礎薄弱,孫全勇駐村后,黨建活動搞得風生水起,先后開展了履職承諾群眾評、“兩委”干部入百戶解難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支部主題黨日、黨員夜學等活動,黨員干部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在群眾中的威望也提高了,村民明顯感覺到村黨組織和以前不一樣了,真為群眾辦了不少實事。 水寨村是個非重點貧困村,在幫帶方面孫全勇更是百事通,村干部在扶貧過程中遇到難題最愛找他商量,不管什么問題他都能說清楚講明白。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組到水寨村檢查,一路上隨機入戶,每一戶情況孫全勇都如數家珍,水寨村脫貧攻堅的大事小情全裝在他腦子里。 “我工作30多年,從來沒有見過像孫書記這樣拼命的人,他到水寨村后,把村“兩委”干部的熱情都帶動起來了,這潭水終于活起來了。”楊俊林對記者說。 他把村子當成“家” 屋外下著大雪,屋內咳嗽陣陣。村里條件雖然艱苦,孫全勇卻從不喊苦喊累,他把這里當成他的家。楊俊林說:“真沒想到他這個坐機關的人,冰天雪地還能在這里呆下來!在孫全勇簡陋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5本近20萬字的調研筆記和資料,整齊地摞在辦公桌上。這一本本調研筆記,是孫全勇用雙腳丈量的山高路長,是一年的真心幫帶換來的村情民意。 “扶貧濟困,重在踐行;履職盡責,改善民生!眱尚行涯康拇笞,寫在孫全勇的駐村筆記首頁。 每到周末,難得回一次家,同家人團聚。多少次剛踏進家門,電話響起,村里一些棘手的工作需要他去解決,孫全勇二話不說,打車回到村里。 父母年邁體弱,兒子學習輔導,妻子工作繁忙,孫全勇本可以留在機關工作,工作之余可以照顧家里。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他選擇駐村幫帶,這是他的黨性和信仰使然。 說起孫全勇到水寨村做的事,陳巷鎮黨委書記吳小斌如數家珍:“幫扶困難戶致富、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新建文化廣場、村級組織建設……他為水寨村的發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一年干了村干部三年都做不成的事!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