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廣高鐵是我國最繁忙的高鐵之一。圖為武漢戴家湖段,動車組呼嘯而過。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李紅梅介紹接觸網挽臂的研發經過。借助這一自主成果,武廣高鐵創造了動車組重聯雙弓兩項世界紀錄。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林晶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林晶 通訊員 周凱 劉新紅 肖帆 從武漢出發,駛往廣州,平均13分鐘一趟列車飛馳在武廣高鐵上。 跨長江、越湘江,穿南嶺、抵珠江。4小時,粵漢千里一日還。 武廣高鐵(亦稱京廣高鐵武廣段),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時速最高的鐵路。運行11年來,載客近7億人次,已成為我國最為繁忙的高鐵之一。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近武廣高鐵見證者、設計者、施工者,聆聽他們講述我國高鐵發展的故事。 載入史冊的一天 武漢火車站,其氣勢恢宏的建筑造型,寓意“鶴舞九天、九省通衢”。它,是武廣高鐵的起點。 “現在開高鐵都習以為常了。但當年,我們做夢都想著開高鐵!”5月25日,站在站臺上,看著來來往往的高鐵動車,劉民萬分感慨。 49歲的劉民,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武昌南機務段高鐵司機,現值乘武漢至鄭州段。11年前,他作為武廣高鐵武漢出發至廣州的首趟高鐵列車主司機,見證了“中國速度”的誕生。 “當時車就?吭1站臺。”劉民手指1站臺,將記者的思緒帶回那載入史冊的一天——2009年12月26日,武廣高鐵正式開通運行。 出發前的晚上,劉民激動得直到后半夜才睡著。劉民說,作為一名火車司機,看著中國高鐵落后于西方國家,心里落差很大,做夢都想著開高鐵,沒想到夢想成真了。在全局業務技術大比拼中,表現出色的他奪得第一,成為武廣高鐵首趟列車G1001次的主司機。 26日凌晨,劉民5點多就起床了。到了站臺,鑼鼓喧天,媒體記者、乘客黑壓壓的一片,如此大陣仗讓他嚇了一跳。“全世界都在看著,可不能‘演’砸了!眲⒚裨谛睦锝o自己鼓勁,可手心因為緊張全是汗。 9時整,一聲3秒長笛,劉民駕駛動車組列車安靜平穩地駛出站臺,“聽不到普速列車那種‘哐哐哐’的聲音。” “車時速達到350千米,我的心就靜下來了!眲⒚裾f,在如此給力的時速下,列車僅用2小時47分就抵達廣州北站,期間他沒喝一口水,沒有閑聊一句話。站臺上,剛下車的劉民就被媒體記者們的“長槍短炮”圍住,他激動地說,“這是我國高鐵‘跑出來’的速度,我能參與其中,十分自豪、激動!” “從CRH3到我國完全自主的復興號,列車自動化程度更高了,旅客乘坐體驗也更好了,但我們對駕駛流程和安全意識一點也不敢放松。”見證高鐵發展,劉民感受深刻。 如今,在劉民等一批批高鐵司機傳幫帶下,武鐵已有700多名動車司機。中國鐵路部門唯一以實訓為重點的“高鐵駕校”——武漢高速鐵路職業技能訓練段,已培訓世界各地各類高鐵學員十幾萬人次。 把“不可能”變成現實 武廣高鐵全長超過1000公里,跨越平原、山區、丘陵等各類地形,復雜程度居世界前列。不少外國專家曾放話:中國不可能自主建成武廣高鐵。 武廣高鐵由在鄂央企鐵四院負責設計。“當時,我們很不服氣,心中憋著一股勁,中國人也要有一條自主設計的高鐵!辫F四院電氣化院副總工程師李紅梅回憶。 走進位于鐵四院2號樓9層的李紅梅創新工作室,進門左手邊的白色墻面上,一個三角形“支架”十分醒目。這是中國人自主設計、生產的武廣高鐵接觸網三角挽臂。 “別看它小,下方拉住的可是為高鐵提供持續穩定大功率電能、又能保證其運行平穩的接觸網,符合中國高鐵運載量大、運輸距離長等特點!崩罴t梅介紹,高鐵接觸網系統是保障高鐵安全運輸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此前設計均采用西方技術,即使是小小的挽臂也是由國外設計、國外造。 為推動中國高鐵發展,2005年,李紅梅作為技術人員被派往德國學習考察高鐵技術。在那里,李紅梅感受到行業技術發展的脈搏,比拼趕超的學習勁頭頓時被激發!皬脑缟8點學到晚上9點,德國風情小鎮景色雖美,但無暇欣賞!崩罴t梅說,當時只想著將先進的技術帶回祖國。 很快,李紅梅拿出了武廣高鐵接觸網的設計方案,當她向德國老師們虛心求教時,德國老師連說了幾個“amazing”(注:不可思議)。她和團隊的努力也變成了現實,武廣高鐵創造了接觸網系統動車組重聯雙弓兩項世界記錄:時速350千米的實際運行速度、時速394.2千米的試驗速度。 不光是李紅梅,鐵四院副總工程師、武廣高鐵總設計師許克亮帶領團隊,在武漢至烏龍泉段62公里試驗段先后鋪設7種無砟軌道,打破外國技術壟斷,研發出世界鐵路先進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型板無砟軌道,比傳統有砟軌道結構更穩定、壽命更長。 在施工領域,在鄂央企中鐵十一局集團運用了世界先進的500米長軌鋪設、移動式接觸焊接、高速無砟道岔鋪設等施工技術,使軌道焊接成為無縫線路,列車運行更平穩、噪音低、使用壽命長。 “湖北力量”走出去 “武廣高鐵是我國高鐵的奠基者,為建立和完善我國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設計、施工等系列標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鐵四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后的工程技術研發中,李紅梅團隊建立起我國最先進的高速弓網動力學仿真系統,提出的如綜合接地系統中的電氣化回流接地技術、新型H型鋼柱、無砟軌道接觸網支柱側面限界、41#極以上高速道岔的三線輔助關節式定位等多項創造性解決措施與方案,已成為中國高速鐵路工程技術標準和范例;研發的《鐵路電氣化接觸網工程智能設計集成系統》集成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工程技術和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已在多條高速、普速、城軌等交通設計中運用,設計產能和質量大大提升。 如今,鐵四院高鐵設計人員從武廣高鐵時的不足百人發展到超過千人。該院參與設計與咨詢的鄭武、鄭西、滬昆、合福、漢十等20多條高鐵線路,穿越山谷、河流、沙漠、高寒等各種復雜地形,設計高鐵里程超過1萬多公里,占我國高鐵線路的三分之一以上!拔覀儗崿F了從學習到超越、輸出的飛躍,更演繹了自主創新的‘中國速度’。”鐵四院相關負責人自豪的說。 在高鐵施工領域,湖北軍團活躍在大江南北。在東南沿海,我國首條跨海鐵路——福廈高鐵上,中鐵十一局研發的世界首臺千噸級架橋一體機,正如同搭積木一樣快速架設箱梁。中鐵十一局是具備全產業鏈高鐵施工能力的代表者,已先后參與了30多條高鐵的施工建設,修建里程近2000公里。中鐵大橋局自2009年承建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讓高鐵跨越長江后,掌握高鐵橋梁設計、施工、制造等成套技術,工程規模、技術水平、運營速度等均處于世界先進或領先水平。 當下,鄭萬高鐵、安九高鐵、黃黃高鐵及福廈高鐵等一批省內外高鐵項目建設正酣,均有湖北高鐵設計、施工者的身影,湖北高鐵軍團正為我國高鐵發展貢獻著“湖北力量”。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