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彬 ◎麻城金嶺村印象 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落而已 在中國的版圖,可以選擇性的 忘記,千篇一律的過往 太過貧窮的歷史,往往連活著的意義 都有可能窒息 可誰又能否認,一代又一代的金嶺人 在脫貧與致富的豁口 對青山與綠水的向往 在金山與銀山的希冀里,加持 閃閃的黨徽和獵獵的紅旗 異軍突起的,在中國的版圖 讓人們記住,這個金燦燦的名字呢 是的,金嶺從不掩蓋原來的模樣 殘恒斷壁,宛如這塊土地上的 抽象畫,寥寥幾筆便勾勒出 曾經的風云變幻和無盡的滄桑 歲月無須還原,百分百的完整和真實 坍塌的虛空,足以讓你 遙想千年,記憶的證據 只須墻角,那一塊包含風霜的青石 或者,舀起一杯遺落的風 就能與一塊塊腳下布滿青苔的石磨子 勾兌成過往 生,是一種別樣的繁華 死,未必只遺落悲憫 一塊磚有一塊磚的故事 一堵墻會透露一堵墻的歷史 殘損與完整 一半留給了歲月,作證 一半留給了今天,書寫 看,雕梁與畫棟都復活了 農家廚房的炊煙和歡笑 一邊在行走,一邊在蕩漾 垂絲海棠開出,春天 叢叢修竹,撐開綠色的傘 皂莢,挺直起百年的腰干 漫水石,襯托流水的清澈 小橋繼續構思,烏桕的虬枝 三兩個的鳥巢,選擇不舍不棄的 凝視 竹蘺子扎得再緊,依然 掃不住,玫瑰,藥桅子,百合 牡丹和野菊花們,趕趟的 偷渡芳華 油菜花無拘無束的,涂抹 片片金黃,有意無意掩飾 某壟稻茬,精打細算的留白 到是塊塊魚塘,恰到好處 折射起生動與活潑 金嶺村,不再犯腸梗阻 柏油路像動脈,像毛細血管 在延伸,因為金嶺和金嶺人 想得很明白,村里與村外 固守與開拓,只需打通 最后一公里 ◎紅安鄂豫皖革命烈士紀念館 一路向東,向東 向大別山的深處,挺進 從來沒有, 像今天的一顆心 如此激動,和虔誠 里面是否還包含 緬懷、景仰、崇拜、感恩抑或 傳承,誰都心照不宣,誰都不想泄密 車窗外緊跟不舍的,春風 也想窺探究竟 紅安, 是一個紅色的起點 高聳的紀念碑, 是烈士的站臺 蒼松,等來一個又一個春夏 翠柏,送走一季又一季秋冬 山茶的頭頂,舉起了紅色的花朵 紀念館里,黃麻起義的槍炮聲 再一次的響起 火把,燎原的火把 照亮黎明 吶喊,沖散頭頂的烏云 隱隱卓卓的,大刀長予和土銃 統統揮向,敵人的頭顱 銅鑼響起,紅色蘇維埃的旗幟 牢牢插入那些,罪惡的心臟 我終于明白,小小銅鑼不僅僅只是銅鑼 它敲動48萬紅安兒女前進的腳步 它吹響紅色的號角 父親倒下了,兒子再前進 丈夫倒下了,妻子去抗爭 潘忠汝倒下了,14萬紅安兒女 前仆后繼 14萬的鮮血漫過,紅色的土地 漫過,烈士紀念墻 又漸漸,漫出我的眼睛 歷史的鐵骨,成就了歷史 歷史的靈魂 也成就了今天 中國的天宮遨游藍天 華夏的蛟龍深潛碧海 那一年的春天四萬白衣逆風而行 這都是14萬的火種在燃燒 這都是14億的基因在傳承 之所以緬懷,因為根,深深扎進了心靈 之所以景仰,因為血,漸漸融入了靈魂 之所以崇拜, 因為骨,牢牢撐起了精神 之所以感恩,因為燈,郎朗照亮了前程 之所以傳承,是因為我們, 都是 不懼于天下的,中國人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