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大地素來是文化薈萃之地,而圖籍實乃文化發展之基礎。作為一名公共文化工作者,站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回望有“楚天智海”之譽的湖北省圖書館所走過的百余年歷程,我們鉤沉歷史,尋覓對當下的借鑒。 走進省圖書館檔案室,密集架上那一卷卷泛黃的歷史檔案中,娟秀的毛筆字記錄著省圖書館人一百余年前工作的點滴。邁入該館陳列室,那一幅幅黑白老照片,一枚枚紅色印章模型,一件件穿過抗戰烽火的木箱、打著白色標記的樟木書柜,無不在訴說著時光的流轉和館史的變遷。漫步于沙湖邊“鶴舞楚天”的現代化一流館舍,在那一排排書架間穿梭,仿佛暢游于知識的浩瀚大海之中。 從武當宮道院到蘭陵路,從蛇山腳下到沙湖之濱,省圖書館以其古老而年輕的卓越身姿,從20世紀初的風煙中款款走來。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對外開放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一部湖北省圖書館的建設、發展史,就是一部與中國共產黨共同成長壯大的歷史。她為開啟民智、傳播文明,書寫過許多輝煌的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自中國共產黨誕生后,無論在革命年代,還是在建設時期,湖北省圖書館都始終與黨同呼吸、共命運。翻開該館館史,讓我們一起尋覓“楚天智海”的紅色足印。 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1926年底,北伐軍進軍武漢,北伐軍總司令部就在該館內附設革命文化圖書館。 1927年2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共一大代表李達被委任為湖北省立圖書館館長兼革命文化圖書館館長。 1949年5月,在武漢解放后僅僅第5天,省圖書館即決定購買《新民主主義論》等新書,陳列宣傳,闡揚新文化。建國之初,全面改造舊圖書館,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圖書館。 抗美援朝期間,省圖書館職工曾寫慰問信給中國人民志愿軍、朝鮮人民軍,組織職工參加支援朝鮮軍需加工勞動,為抗美援朝踴躍獻金。 1956年,建立了中共湖北省圖書館支部委員會。 在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文化煥然一新,當時的文化名流也積極響應,為發展新中國文化事業而努力奮斗。1959年,武昌大藏書家徐行可家族化私為公,將近10萬冊古籍珍藏捐獻給省圖書館,“不為一家之蓄,俟諸三代之英”,體現了圖書館人為公的大愛。當時省文化局來函表揚:“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是很可貴的! 1960年,省圖書館開放了毛澤東著作閱覽室,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教育。 在新中國火紅的建設年代,省圖書館為廠礦、部隊、農村等各條戰線服務、為科研和生產服務,提高工農兵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該館曾為武鋼、武漢重型機床廠、葛洲壩水利樞紐等大型企業和重點工程的建設,提供文獻資源支持;為著名作家姚雪垠創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提供服務;參與編纂《中華大典》;把圖書資料送到麻城、紅安、通山等地的田間地頭,讓黨的文化政策、文化服務覆蓋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李先念為湖北省圖書館題詞:“發展圖書事業,普及和提高科學文化知識”,進一步強調了公共圖書館的使命。 進入21世紀,在中共湖北省委的關懷下,省圖書館得到了長足發展,單體10萬平方米的省圖書館新館在沙湖之濱拔地而起,如同一艘知識的航母,容納萬千英華。這里有省直機關黨員干部學習基地——“廉政文化圖書館”,這里有“長江講壇·廉政講壇”,這里舉辦過多屆“清風頌——湖北省廉政書畫作品展”,曾接待過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來學習、觀摩。 2004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以賀信方式祝賀湖北省圖書館百年華誕。 新時期,在公共圖書館這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里,黨史教育和黨的建設中大有可為。 ——圖書館是收藏紅色文獻資源的寶庫。圖書館長期積累傳承下來的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史的文獻,或記載著曾經發生的黨史歲月、或直接由革命先輩所著述,都是開展黨史教育的鮮活教材。 ——圖書館是宣講黨史的講堂。自1954年省圖書館舉辦“把一切獻給黨”的主題報告會開始,從蛇山腳下的“名家講壇”,到沙湖之畔的“長江講壇”,多位政治學者、黨史專家、勞模等登上圖書館講壇,向廣大讀者宣講馬克思主義、黨的歷史和為人民服務。 ——圖書館是展示黨史的平臺。早在1951年,省圖書館就舉辦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文物圖片展”,此后舉辦的以革命、建設為主題的文獻展、書畫展、圖片展等,也展示了黨的光輝歷程。 ...... 歷史是一面最好的鏡子,縱觀湖北省圖書館一百余年的發展史,我們可提煉出:省圖書館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指引和關懷,總是與中國革命、黨的建設休戚與共。而在此過程中,該館始終是圍繞中心,服務于革命、服務于國家建設、服務于人民的,這種品格特質一以貫之。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中指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全社會應重視、支持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相關部門應出臺有力的政策,讓這一方文化陣地發揮更大的作用。 撫今追昔,我們感慨萬千;牢記使命,我們更有力量。對一名普通黨員而言,應該以史為鑒、汲取智慧,更加踏實地做好當下工作。而對一所百年老館而言,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打磨好黨建陣地、擦亮服務品牌,在重溫館史中學習黨史,以新的業績創造新的歷史,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省的征途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稿源:荊楚網 作者:齊正軍(湖北省圖書館)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