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的回信中指出:“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比绾螌Ⅻh史教育融入高校時代新人培育的全過程,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黨史教育在促進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全身心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的關鍵,對于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學習黨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愛黨愛國、服務大局的意識!懊麋R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秉h史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斗爭的歷史。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如何發揮青年大學生的這種“洪荒之力”,就需要青年大學生認真學習黨史,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黨史中所蘊含的各種革命斗爭精神,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在披荊斬棘中帶領中國人民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奮斗歷程,從而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黨史教育不僅僅是以傳統的思政課書本知識為主,同時也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來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如溫州大學推出了學習黨史系列主題講座《學百年黨史 懂偉大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苦難中鑄就輝煌》等,把黨史教育融入課堂,通過黨史的學習,廣大青年始終牢記黨的光輝歷史,不忘過去的艱難困苦,進而激發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通過黨史教育幫助學生筑牢思想之基、穩把思想之舵、澆筑思想之魂,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功底之上的,沒有坐“冷板凳”的學習精神,就不可能產生對黨史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就不能真正懂得“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句話的深層含義。通過黨史教育加強學生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歷史思維觀和歷史邏輯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讓他們牢記歷史教訓,謹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全校開展思政課“一化六制”課程改革,建立浙江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啟動思政課與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課堂教學改革,虛擬仿真項目《五星紅旗:我和我的祖國》《走近馬克思》等,讓同學們從線下到線上無不經受著理想信念的洗禮。 通過黨史教育幫助提高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和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形成社會責任感強、有擔當的主人翁意識。學習黨史,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要用實際行動來檢驗學習黨史的成果。積極參與到志愿者服務和社會實踐中,是檢驗成果的最好“試金石”。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黨員張凱,在新冠疫情期間,積極投入到社區疫情抗疫第一線,生動詮釋了哪里有困難就有黨員迎難而上的奉獻精神;本科生陳興凱同學通過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積極參加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在服務中成長!按髮W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只有將自己的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之中,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做一名紅色文化的繼承者、與時俱進的進步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边@是他在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結束時的所說。 通過黨史教育幫助學生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優秀氛圍,陶冶學生情操,培養知恩感恩、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充分發揮學校黨史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深入挖掘學校黨史教育同校園文化活動相通的教育資源。一方面,通過學校黨史的校園文化活動,讓青年大學生在學習歷史中懂得感恩,了解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寶貴生命換來的,是奮斗得來的。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感恩為我們幸福生活而獻出生命的中國英雄兒女。另一方面,深入開發學校紅色校本資源,用紅色教育浸潤學生心靈,用正確歷史觀引領校園思潮。溫州大學校本平臺推出了“黨史百年天天讀”“學習黨史系列活動”等紅色系列活動,壯大高校主流思想輿論的引領,潛移默化影響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培育積極進取的意識,達到黨史教育目的。同時使大學生理性愛國、解放思想,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培養思想道德素質,練好實現自己個人夢和中國夢的本領。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教育是塑造靈魂的事業,青年是祖國的棟梁。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四史教育,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堅持黨史的學習,培養大學生堅定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的決心。 稿源:荊楚網 作者:孫秀麗(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溫州大學研究基地 副教授)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