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興民富鄉村美 ——曾都區洛陽鎮邱畈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筆 隨州日報通訊員 劉浩 73座香菇大棚整齊地排列在田間蔚為壯觀,大棚內,一排排長滿香菇的菌棒整齊擺放、滿滿當當,孕育著致富新希望;60余畝菊花鋪滿大地,在冬日的陽光下傲然綻放;1200米“一河兩岸”水清風靜,陽光給河面鍍上了一層柔和的金色……近年來,曾都區洛陽鎮邱畈村以產業振興為抓手,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以鄉風文明為載體,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穩定;以生態宜居為目標,著力打造幸福美麗鄉村。 從一菇獨秀到多點開花 近日,在邱畈村香菇合作社基地,菇農們將一筐筐新鮮的香菇搬上運輸車,忙得不可開交。來自棗陽的香菇采購商施仁春拿起一個香菇說:“這里的菇質緊實、菇蓋厚、柄短,有多少我就收多少!2018年,邱畈村成立香菇種植合作社,探索出“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今年,該村又投資120萬余元,建成粉料、制袋、養菌、生產、加工、銷售等一體化的香菇生產基地,新建香菇大棚30個、烘干房2座、冷凍庫2座。邱畈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張國華介紹,合作社帶動本村167戶200余人從事香菇生產,人均增收1萬余元,預計來年春栽(制)香菇菌棒70萬袋,總產值達700余萬元。 既要“一菇獨秀”,還要“多點開花”。冬日之下,走進邱畈村菊花種植基地,金黃色菊花朵朵簇擁在一起,盡情綻放,微風拂過,花香四溢。去年臘月,該村民兵連連長梅永浩引進金絲皇菊、七月菊、乒乓球菊、桃菊等多個品種,種植菊花60余畝,今年第一個收獲季就實現產值120余萬元!扒捌冢覀儗嵉貙W習安徽菊花種植、銷售經營。后期,將引進采購商,搭建交易市場平臺,拓寬銷路!泵酚篮普f,“下一步將繼續發展好菊花產業,帶動更多村民一起種植、一起致富! 從留住鄉愁到留住美麗 傳承農耕文化,留住鄉愁留住根。“這是老式的風車吧?”“還有石磨和犁耙呢!”在邱畈村農耕屋里,幾位回鄉的年輕人饒有興趣地參觀著屋內擺放的斗、石磨、斗笠、蓑衣等數十件傳統農耕生產生活器具。“建設農耕屋時,村民們自發捐獻老物件!鼻耦泊鍟、副書記郭永綱介紹,“建設農耕屋旨在保護和傳承這些正在消失的農業生產工具,永遠留住我們的農耕文化! “邱畈村,是寶地,你養我,澤后輩。制民約,定村規,尊功德,守法紀……”在邱畈村一處民房凈白的墻面上,書寫著《邱畈村村規民約》。郭永綱說,通過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活動,破舊俗、樹新風,進一步減輕村民人情往來負擔等。村里還積極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組建了一支12人專業舞蹈隊,購置二胡、啞鈴、鑼鼓、跳棋、投影儀等,豐富村民休閑娛樂活動。 從觀望等待到全面參與 站在邱畈村的“一河兩岸”旁,只見河水清澈見底,水草生長茂盛!耙郧昂永锉M是垃圾,一到夏天河水發臭,實在難以忍受,現在變美了,住著也舒服!蓖辽灵L的邱畈人彭家勇見證了河水從黑臭到清澈的全過程。2019年,邱畈村投入資金20萬元,清理河道,做擋壩提高水位,修建長城塔子1200米,F在,水清了,河凈了,景美了。走進邱畈大灣,遠處的白墻鑲嵌著黑色墻裙,宛然一幕徽派風景。“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難想象原來是豬圈、牛圈、破房子!贝迕駨堅莅l出感嘆。2019年,邱畈村實施邱畈大灣環境整治建設,“起初村民們不配合,我們就逐家逐戶上門做通思想工作,現在村民都說好!睆垏A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從不理解到觀望,再從觀望到主動參與。2020年,駐村單位區紀委監委協調資金54萬余元,打造黃畈內河景觀點。區紀委監委駐邱畈村第一書記周超回憶說:“當時98歲老人彭長英家有一間破平房需要拆除,生怕老人不理解,沒想到非常配合!薄拔以谵r村待了一輩子,現在不出村也能享受城里老人的生活。”邱畈村廉政法制廣場建成后,彭長英每天都會在亭子的長椅上坐一坐、看一看。 邱畈村深入開展全村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充分發動群眾力量,組織村民廣泛參與。如今,村民們齊動手、掃干凈、擺整齊,邱畈村實現了從“臟亂差”到“美如畫”的嬗變。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