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馮家園 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新聞公報,隨州曾侯乙編鐘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隨州曾侯乙編鐘以銘文和聲音互證的方式,構成了迄今所知公元前5世紀世界范圍內唯一的有聲文獻。這份檔案文獻遺產在全世界獨一無二,是人類音樂史上的奇跡。 世界記憶項目旨在加強文獻遺產的保護,促進文獻遺產的普遍利用,提高人們對文獻遺產重要性的認識。 “此次入選,將開啟曾侯乙編鐘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的新階段!彪S州市擂鼓墩文物保護中心負責人孫建輝表示。 古老的編鐘,仍將續寫著新的故事。 守望文明,探索不息 1978年,隨州曾侯乙編鐘的出土驚艷了世界。曾侯乙編鐘出土后的一兩個月里,從中國各地聞訊而來的青銅器、古文字、音樂等方面專家云集隨州,開展研究。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著編鐘的秘密,總想為人們解開其中蘊藏著的充滿魅力的文明。 40多年來,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 當時只有24歲的馮光生全程參與了曾侯乙墓發掘,見證了水落鐘出。見到如此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數量眾多的編鐘,他當時就決定,要跟編鐘相守一輩子。 發掘、測繪、演奏、研究、復制……這些年,馮光生仍不遺余力投身到曾侯乙編鐘研究、傳播中。 因編鐘而結緣,一代又一代像馮光生這樣的研究者,解開了編鐘真正的奧秘,讓我們得以領略和感悟2400多年前古人的智慧。 從他們的研究中,我們看到了編鐘的巍峨與壯觀,了解到了它所呈現出的周代諸侯的“軒懸”制度,以及輝煌的兩周禮樂文明。 更讓人驚嘆的是,編鐘的“一鐘雙音”的技藝。3755字銘文中,論述了前所未知的十二律和樂律學體系,打破了十二律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說法,該銘文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2400多年過去了,編鐘仍能演奏出《東方紅》《梁!贰稓g樂頌》等中外名曲,是當之無愧的樂器王者!痹S州市博物館館長黃建勛說。 今天,無論是出土地隨州,還是收藏地湖北省博物館,一代代、一批批專家學者、文博工作者甘做國寶守護者,推動著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的保護、研究、傳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力求讓編鐘的故事讓更多人知曉,讓編鐘奏響新時代的強音。 守藝傳薪,匠心永恒 隨州曾侯乙編鐘作為國寶級文物,禁止出國展出,至今僅演奏過3次。如何讓編鐘的樂音讓更多人聽到?專家們想到了復制。遺憾的是,漢代之后,編鐘鑄造技藝已經失傳。 “2400年前,在沒有任何測音工具的情況下,古人已經掌握了‘一鐘雙音’的技術,而且音色純正,音律準確。這背后,是對材料配比、模具設計、澆鑄溫度的精準把控,以及對聲學原理的深刻理解,表明當時的青銅鑄造技術已經爐火純青!眹曳沁z傳承人項紹清說。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項紹清和他的團隊潛心研究復制編鐘。歷經30多年探索,項紹清掌握了以銅、錫、鉛為材料,集制模、制范、結殼、澆鑄、修整、校音等160多項制作工藝的“青銅編鐘制作技藝”,于202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紹清介紹,鑄造編鐘最難的便是調音。工匠們通過耳測聽音不斷用銳石對鐘坯內壁進行打磨,保證了每個編鐘都發音精準、音色完美。 1992年3月,曾侯乙編鐘復制件代表原件首次走出國門,到日本展示。馮光生回憶,50天有15萬人到現場傾聽編鐘音樂,最多的一天有1萬人,水泄不通,編鐘的魅力一下子“跨出”國界。 近年來,曾侯乙編鐘復制件以展覽、展演和藝術交流等形式,頻頻現身國際舞臺,仿制的曾侯乙編鐘被作為國禮贈予眾多國家元首和國際友人。 目前,隨州市從事青銅編鐘制作技藝的傳承人達百余名,年生產大、中、小型演奏類、工藝類青銅編鐘產品3000套,銷往美國、德國、法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國家。 據不完全統計,隨州曾侯乙編鐘復制件出訪和出演已涉足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6億多人次通過各種途徑領略了它的風采。 創新活用,點亮時代 今年春節期間,“編鐘響起來”惠民展演在隨州市文化公園編鐘廣場上演,場場爆滿、座無虛席,每場的觀眾超3000人次。隨州博物館編鐘樂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樂團加強演奏曲目的創新編排,讓編鐘演奏呈現出無限可能。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指出,要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 “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我們一直在做曾侯乙編鐘的文章,切實讓它‘活’起來!彪S州博物館館長項章說。 近年來,隨州博物館創新推出了近50款博物館文物文創產品,編鐘雪糕、冰箱貼、鑰匙扣等受到大家的喜愛,讓文物活起來,文創潮起來。 湖北省博物館持續著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編鐘樂舞文化品牌,創建更加開放、創新、美好的沉浸式觀演體驗,進一步提高以曾侯乙編鐘為代表的先秦音樂文物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此次隨州曾侯乙編鐘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無疑為編鐘的保護傳承進行了“加持”。 馮光生說:“隨州曾侯乙編鐘入圍《世界記憶名錄》,是人類的智慧之光,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里程碑事件! 隨著近年來“文博熱”持續攀升,從看展覽到看故事已成為新趨勢。隨州博物館通過數字呈現、文博紀錄片、文創產品、文物表情包等新技術、新形式,讓館內的歷史文物“活”了起來。 目前,我市依托隨州博物館、曾侯乙墓和現存封土冢等古遺址古墓葬資源,建設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投資5.65億元。建成后的公園將擁有隨州博物館、曾侯乙墓遺址展示館、曾隨文化展示廳、禮樂文化展示廳、考古科研工作站等多處文化景觀。 相信,隨州曾侯乙編鐘不再只是歷史的回響,而是在與時代共振中奏響更加美妙的文明強音。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