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龍頭” 撬支點——大武漢推進長江經濟帶大開放大開發 記者周強 5月26日,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的百來位記者齊聚武漢,走近武漢·中國光谷、華僑城、武漢·新港,身臨其境地感受了科技武漢、幸福武漢、富強武漢的魅力。 中國·光谷:自主創新型企業的典范 武漢,是湖北的“心臟”, 是湖北的“龍頭”,是整個長江“黃金水道”的支點,在推進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參加“龍騰長江-支點湖北”第六屆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的上百名記者齊聚中國.光谷,到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參觀采訪。通過觀看園區3D影片、員工講解,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光谷的科技魅力。 據介紹,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創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被國務院首批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1年,被國家批準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從此得名“武漢·中國光谷”。 目前,隨著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和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將再次迎來又一次機遇。如今,光谷平均每個工作日誕生15家企業,涌現出烽火科技、長飛光纖、化工科技、凱迪電力、高德紅外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引進了聯想、華為、輝瑞、IBM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 30年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北京中關村后的第二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憑借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內的世界領先地位,被譽為中國光谷。在全國高新區的最新排名中,東湖新科技開發區綜合實力位居第三,其中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上升第二。 武漢華僑城:打造中部旅游戰略支點 坐落于東湖的武漢華僑城迎來眾多游客,有別于香港、上海的歡樂谷,將荊楚文化融入其中的特色板塊,讓武漢歡樂谷不僅僅只是一個游樂場,更是一張大武漢的地理名片,長江經濟帶上的文化地標。每一寸湖山都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生態、藝術、歡樂……根據這些關鍵詞,華僑城打磨出了東湖“最美的11公里”。以“大師”之筆,以最原始的尊重,以最科學的保護手段,最嚴謹的修復技術,達成了城市與自然間最完美的約定。 現如今,武漢華僑城精品項目逐一呈現,歡樂谷等新型旅游產品引爆武漢現代旅游產業,成為我國中部旅游的新支點和新地標。目前,武漢華僑城不僅僅只有歡樂谷,而是一個包含“四大公園、四大文化中心、二個主題酒店、一個生態人文社區的大型文化旅游項目集群,華僑城的構建打破了武漢原有的“三菜一湯” (黃鶴樓、歸元寺、古琴臺和東湖)旅游格局,推動從東湖觀光旅游向現代文化旅游的產業升級,為武漢市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增添了強勁引擎。 陽邏新港:長江黃金水道的支點 2013年7月21日,國家總書記習近平視察了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碼頭。時隔10個月,“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的記者們來到這里進行采訪。 大型機械沿著江邊“一”字排開,行進、下落、回移、安放,吊具在空中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巨大的門機起伏升降,流動的鏟車、叉車穿梭往來……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就是這番忙碌的景象。 不僅如此,武漢新港的建設,猶如助力器,讓武漢成為了中西部地區外貿貨物的“出海口”。 據了解,目前武漢新港規劃建設27個港區,集中規劃建設“一區、兩港、十城、十五園”,重點打造陽邏、白滸山-三江兩大集裝箱核心港區。預計到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達3.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550萬標箱。最終建成匯聚集裝箱運輸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航運綜合服務基地、物流及貿易基地、航運科技與教育基地、信息服務基地等六大基地以及水運交通樞紐、物資集散樞紐、港口經濟等三大樞紐為一體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內河航運中心。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