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訊特派記者 周強 長江出了重慶,便進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流淌出長江三峽腹地最美麗的風景,成為川渝東出的重要門戶以及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使恩施州一躍成為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格局中的“橋頭堡”。 5月28日,參加“龍騰長江·支點湖北”第六屆“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采訪活動的全國近70家網絡媒體記者來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開啟了恩施站的采訪之旅。車子駛入恩施地界,映入記者眼簾的是遍山綠樹,群峰在綠色的海洋里起伏前進,令人心曠神怡。 下午2:30分,恩施州委、州政府在恩施舉行記者見面會,向記者介紹恩施州情況以及發展前景。據介紹,恩施州地處湖北省西南部,下轄八縣市,面積2.4萬平方公里,人口403萬,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3%,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 恩施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海濤說,恩施是一個值得一來的地方。恩施是一片綠色的海洋,素有“鄂西林海”的美譽,全州森林覆蓋率達到71%。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每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在350天以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之一”。恩施是一片資源富集的沃土,擁有全球唯一的獨立硒礦床和全球最大的富硒生物圈,享有“世界硒都”的美譽。水電、風電資源豐富,是華中地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鐵礦、煤礦、天然氣等10種礦產儲量在湖北省居第一位。旅游資源和生物資源也非常豐富,是華中地區重要的“動植物基因庫”。恩施是一座民族文化的寶庫,是巴文化的發祥地。民族歌舞豐富多彩,《龍船調》是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土家族傳統織錦西蘭卡普是中國五大織錦之一,曾被評為“中華詩詞之州”和“中國楹聯文化第一州”。恩施州還有深厚的土司文化、抗戰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 恩施州當前面臨很好的發展機遇,武陵山連片扶貧開發、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多重政策疊加,使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良好局面。2013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552.5億元,增長9.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6億元,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10.4億元,增長25.7%;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106.6億元,增長17.2%;城鎮化率達到了36.6%。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當前,恩施正在建設全國先進自治州和小康社會,正與全省、全國同步發展。近年來,長期制約恩施州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得到極大改善,擁有了鐵路、高速、機場和長江港口,連接成都、重慶和武漢的動車在7月份即將開通,縣縣通高速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進一步奠定了恩施州在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格局中的“橋頭堡”地位。 在當天的采訪活動中,記者先后參觀采訪了恩施州文化中心的恩施州規劃館和博物館,實地感受了恩施州深遠的歷史文化以及恩施州現狀與未來;實地深入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采訪,在漫山遍野的綠茶中,品嘗侗族古老的民族風情與茶鄉文化的清香;深切體會到了恩施州“橋頭堡”的民俗文化、民族風情所造就的美麗鄉村以及城市巨變。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