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曉林 通訊員 何相安 不是此消彼長,而是財富與綠色攜手共進。 隨州市在4年“創森”過程中,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并舉,以創建帶動產業,以產業促進創建。2013年全市林業社會總產值達到109.65億元,成為全省市州林業產業“百億元俱樂部”的5個成員之一。 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隨州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創森”帶來的實惠。 一個瓶頸催生一個思路 隨州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一畝多一點。土地不可能再生,農民致富遇到了耕地短缺的瓶頸,要致富該往哪里去? 隨州決策者的目光從耕地轉向了山場,響亮提出:“在山上再造一個隨州! 從2010年開始,市財政每年拿出400萬元,作為木本油料基地建設專項獎勵資金。凡是發展木本油料的,優先安排林業項目,優先安排采伐指標,優先辦理流轉手續,優先提供林木種苗。政府解決了政策和引導,其他的事情交給市場去辦。 于是,像徐道明、李善民這樣種植油茶的民營大戶便應運而生。徐道明2012年栽植油茶1.1萬畝、核桃4000余畝,并在林下套種中藥材5900畝,當年就有了收益。中藥材、苗木和林下養殖,保證了公司的短期收益。他們還組建專業合作社,帶動200多戶村民共同參與。李善民的萬畝油茶基地更是涉及3個鄉鎮20多個村,他信心百倍地說:“再過3年,每年能有1000萬元收入。” 除了徐道明、李善民這樣的民營林場,還有許多企業基地。 隨州市田豐土產公司年加工木本油能力為3萬噸,可目前每年只能收2000噸油茶果。為解決“吃不飽”的問題,他們現已建立6萬畝的油茶基地。 隨州是中國香菇之鄉,裕國菇業、三友食品、炎帝科技等食用菌出口龍頭企業,紛紛下鄉建菇耳林基地。 近三年來,全市共催生1000多個業主投資林業建設,造林綠化累計投資33.4億元,其中民間資本占比達到75%。全市已形成油茶、核桃、油桃、葡萄、菇耳林、板栗等千畝以上板塊基地112個。 農民呢? 李善民的基地2012年支付管護費120萬元。豐年公司2012年支付勞務工資130萬元,2013年超過200萬元。食用菌產業鏈帶動30萬菇農增收致富。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農民每年通過流轉林地獲得轉讓費1.3億元,獲得勞務工資2000萬元。 一個品牌帶來一筆財富 隨縣唐縣鎮吳祖樹是當地有名的桃販子,因為關系廣、業務熟,當地桃子主要靠他聯系外銷。 “那時桃子多、品種差,打市場只能走量。”吳祖樹把農民的桃子運出去,倒幾手,賺差價。 幾年下來,可謂名利雙收。 正當吳祖樹的生意順風順水時,他突然做了一個出乎意外的決定:改行種桃子。 原來,吳祖樹在販桃過程中發現,精品桃越賣越貴,動輒幾十元,而低端桃市場空間越來越窄。 吳祖樹敏銳地感覺到這里頭有商機,于是一擲200萬,承包了500畝地,天天跑華農大、省農科院,一門心思鉆研 “桃學問”。 事實證明,吳祖樹的決定沒有錯。他注冊的“黃蓮樹”牌油桃高價步入廣東市場。吳祖樹說:“我種植的是早熟品種,提前半個月上市,批發價最高賣到了每斤8塊,年銷售額過4000萬元。” 隨州油桃的集中地是在尚市鎮。該鎮桃園面積在2萬畝上下,年產鮮桃6000余萬公斤。尚市鎮每年在桃花盛開的三月份舉辦桃花節,集旅游觀光、經貿洽談、生態文化于一體,在隨州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 桃子是隨州的傳統果木,新興的藍莓產業在隨州蓄勢待發。湖北星源藍莓公司、富仕寶公司、果王公司,投資興建了代表現代林業高科技水平的藍莓基因組培室和3000畝藍莓種植基地。眼下,位于隨縣厲山、淮河和高新區淅河等鄉鎮的藍莓基地里,像藍寶石一樣的藍莓果每天都吸引著游客采摘和企業收購。 目前,國內市場藍莓鮮果價格每公斤80至120元不等。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吳林說,隨州丘陵崗地較多,土壤多呈酸性,適宜藍莓生長,豐產期每畝產量能達到1000多公斤,即使按市場最低的凍果每公斤40元計算,畝產值也在4萬元以上。這是多么大的一筆財富! 據統計,全市已培育形成市級以上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5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達到23家。湖北徐莓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徐莓牌”拉切爾覆盆子酒、隨州市田豐土產公司生產的“櫟園春”牌山茶油榮獲第二屆中國國際(伊春)森林產品博覽會金獎。 一棵綠樹帶活一方鄉村 走進隨縣環潭鎮柏樹灣村,滿目青翠,花團錦簇。高大的楊樹、半人高的油茶、綻放的牡丹和金銀花,看起來足夠養眼,聽起來足夠動心。 全村1270人,目前擁有3000畝意楊、3100畝金銀花、3000畝油茶、500畝芍藥、500畝牡丹。這個村林改分山到組,林業發展走了另外一條路:村集體統一規劃、統一籌資、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產品統一收購和銷售。林地收益的70%歸村民所有。 油茶林下套種的金銀花,第一年畝收益800元,第二年即漲到3000至5000元,第三年能高達近萬元。村支書張光能說:“以前山上種的是稀稀落落的松柏,長50年的樹,一畝才賣350元,現在一畝一年至少收入3000元! 2012年,柏樹灣村戶均純收入3萬元。張光能說,到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將達到3萬元。 曾都區洛陽鎮古銀杏樹最為集中,每到樹葉飄黃時節,洛陽鎮會舉辦銀杏節。美景美食,吸引各地游客紛紛前來。當地還大力實施銀杏產業戰略,百姓從中受益頗多。古樹保護帶動樹木栽植,全鎮定植銀杏樹超過500萬株。隨州成功注冊了 “中國銀杏”地理商標,為本地銀杏走向世界拿到了通行證。 統計顯示,全市每年鄉村植樹超過570萬株,累計創建“綠色家園”208個,村莊林木綠化率達到56%,青檀、銀杏、楸樹等鄉土樹種使用率達到91%。 以“創森”為引領,林業生態建設讓隨州城鄉居民得到了日益充盈的生態、增收和發展實惠。更可喜的是,社會增綠的動力不再局限于政府。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