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家園 通訊員 黃河清 中國文人喜歡用蘭花比喻謙謙君子。隨州,中國蕙蘭之鄉,對蘭花情有獨鐘,把蘭花當作市花。 今年,我市投資5億元建起了蘭博園,打造隨州“蘭花三園”—— 蘭花文化園、蘭花生態園、蘭花產業園,旨在保護蘭花資源,弘揚蘭花文化,提升“蕙蘭之鄉”聲譽。 隨州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過程中,我市將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形成了富有文化氣息的生態。 “生態就是文化”,這是隨州“創森”的核心理念之一。副市長馮茂東說,綠色、園林、森林、文化,因“創森”而實現了有機結合。 文化融入建設 神農公園、回龍寺公園、隨城山森林公園、隨州文化公園……每一處公園、綠地的命名都與隨州文化有關,其中的綠化造型也融入了隨州深厚的文化。百姓來這里健身休閑,不僅愉悅了身心,也感知了文化韻味。 “森林公園、城市公園,每一處景觀都結合了隨州的歷史人文,既是綠色景觀,也是人文景觀!笔辛謽I局局長肖詩兵說。在隨城山森林公園,楊堅故居、望城樓、烈士陵園等文化遺跡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隨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提出,著力建設生態文化基地,包括文化主題園、科普教育基地、義務植樹基地、紀念林基地和碳匯林基地。以文化主題園為例,既有人文歷史、宗教文化主題,也有綠色生態、青檀展示主題。主題園以文化展示區、學術交流區和休閑景觀區為主,處處體現隨州文化特色。 目前,隨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2.4%,90%以上的市民出門500米即可步入休閑綠地。按照規劃,曾都、隨縣、廣水3個主城區要建9個森林公園。 文化得以保護 在曾都洛陽銀杏谷,每一棵上了年紀的大樹都掛上了保護的標志,落實了管護責任,讓這些植物界“活化石”得以很好的生長。 洛陽鎮有樹齡百年以上的銀杏樹1.7萬多株,其中千年以上的308株。每到銀杏葉飄黃時節,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帶動了當地旅游的發展。 銀杏惠及鄉里,刺激了人們保護的積極性。保護帶動樹木栽植,全鎮定植銀杏樹超過500萬株。 據統計,我市有1.8萬株古樹名木。古樹名木以銀杏、櫟樹、柏樹居多,松樹、楓香、桂花次之。目前,這些古樹名木均建立了檔案,保護率達到100%。 《隨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提出,保護古樹名木不單單是生態環境的需要,更是對“炎帝神農故里”古老文明的保護,應像保護出土文物一樣保護古樹。 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涉及歷史文化遺產自然風貌的保護,要求結合歷史文脈、風景名勝和生態環境保護,充分利用地形和鄉土樹種,構筑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多樣性環境。 數千年的積淀,烈山文化、民本文化、荊楚文化、佛道文化等地域文化的保存與自然風貌的保護和諧融合,相得益彰。 文化提升影響 每年農歷四月廿六,大量的海內外炎黃子孫都會來隨州尋根祭祖,感知始祖公德,感受隨州山水生態神韻。 隨州的生態非常好,推窗看見一片綠色,以前很少有這樣的享受!熬G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生態隨州應值得湖北珍惜!苯衲陮じ潱袊鴩顸h榮譽副主席蔣孝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州宜居宜業,隨州風景秀美……這些都是歷年參加尋根節嘉賓的真實感受。 編鐘文化節、銀杏節、蘭花節、桃花節……全市每年舉辦大型活動10多次。生態品牌發揮了獨特作用,帶動生態文化日益繁榮。 傳播生態文化,從科學普及開始。“創森”以來,全市派出2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組,開展技術示范培訓300場次、講座90期次,累計培訓1.2萬人,發放技術資料8000余冊。 目前,全市已建設自然保護區(小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13處,建立30處生態文化教育基地、林業科普基地和野生動植物科普基地,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 讓文化融入生態,讓生態承載文化。在隨州,生態文化已成為綠色創建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