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鮑亞忠 江開軍 今年上半年,隨縣農副產品出口創匯2.2億美元,位居全省第一。 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的近5年,隨縣外貿出口從4547萬美元飆升至去年的4.89億美元,香菇、茶葉等十余類農產品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6家企業在歐美、東南亞等地開辦分公司12家。 挺進全球大市場,收獲的不僅是豐厚利潤,更有全新的視野和理念。 不斷爭取定價權 香菇為證,十多年來,隨縣人在不斷爭取市場定價權。 隨縣三里崗鎮吉祥寺村,是中南地區最大的香菇聚散地,也是孵育食用菌企業家的搖籃。 15年前,本地十幾元一斤的干香菇,經沿?蜕、港商、外商多次轉手,在國外終端市場可賣上百元。利潤雖豐厚,但本地菇農、菇商毫無定價權,只賺到零頭。 “這樣分配利潤,太不公平!”走村串戶收香菇的雷于國,道出鄉親們的心聲。1998年,他帶了20斤香菇去廣州,凈賺200元,開啟山間珍品直接進城的大門。2000年,他創辦自營出口公司,與港商簽下“隨州香菇出口第一單”——10萬美元,改寫了當地香菇出口須經中間商轉手的歷史。 雖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跟,但與洋商打交道時,“滯銷”、“品質差”,都是對方壓價的借口。外國市場怎樣?隨縣的企業家們一無所知。 新隨縣成立后,落實“支持企業走出去”系列政策,打通報關、報檢綠色通道,組建外貿人才梯隊,應對產品品質、通關流程、反傾銷、法律訴訟等難題,組團調研國外市場,鼓勵企業“把分公司辦到國外去”。 2009年,隨縣企業的第一家跨國分公司——裕國菇業金利有限公司在美國舊金山注冊成立。從此,隨縣香菇經海關直抵舊金山,面向終端市場。 近5年,隨縣企業在歐美、東南亞等地開辦分公司12家、辦事處50多家。雷于國說:“中國生產全球80%的香菇,香菇價格,應該由中國人說了算! 生態才是通行證 隨縣并非全省茶葉主產地,該縣茶葉出口卻占全省55%的份額。究其原因,隨縣中興食品有限公司的答案是“生態”。 茶葉是沖后即飲的食品,各國海關對其品質要求尤為嚴格。中國有7萬多家茶企,產茶量全球第一,但在國際市場,中國茶葉身影難覓。中興公司2012年涉足茶產業,去年茶葉出口3060萬美元,躍居全省第一。 董事長舒大忠剛從南非農產品展覽會回來,就匆匆趕往雨亭嶺茶葉出口備案基地。與一般茶園不同,這里的茶樹整齊劃一,太陽能誘蟲燈、粘蟲板十步一崗,守護茶園,春、夏、秋三季,每月采茶一次。 這樣的備案基地,中興食品有4萬余畝,全部施用生物農藥、有機肥。舒大忠說:“茶葉出口需嚴格的質量認證,生態才是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經過酒精洗手、風淋浴等清潔程序,記者走進中興茶葉加工車間。揉碾、烘炒、分選、包裝,全程機械化。舒大忠介紹,中國人品茶重感觀指標,外國人重理化指標,公司開發出綠茶、紅茶、黑茶、茉莉花茶等產品,還采用拼配技術,滿足不同口味。 嚴守生態標準,該公司95%的茶葉外銷,上半年創外匯2000余萬美元,相當于2012年湖北茶葉出口總額,部分產品銷往對茶品質要求最嚴格的日本。公司計劃2015年出口過億美元,挺進中國茶企十強。 隨縣瞄準國際市場,發展創匯農業,出口種類由食用菌“一枝獨秀”變為“多類并舉”,泡菜、蛋品、中藥材等10多類農產品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年均增長80%以上。高增長的背后,有100多處、10萬余畝無公害種植基地,為出口企業輸送優質原材料。 快人一步占市場 以200畝用地為起點,炎帝科技跑出“隨縣速度”,一路奔向國際市場—— 2010年,斥資1.5億元,落戶、建廠、投產,僅用10個月; 2011年,香菇深加工系列產品上市,實現產值4500萬元,創匯700萬美元; 2012年,工廠化生產金針菇項目投產,日產金針菇40噸; 去年,首創國內工廠化栽培香菇并利用菌渣生產有機肥,日產香菇120噸、有機肥50噸,引發“香菇革命”,實現產值達8.7億元、創匯5000萬美元; 如今,該公司是全國唯一獲得有機食品認證的食用菌企業,擠進我省“四個一批”工程,在香港、紐約、洛杉磯、大阪開辦分公司,產品暢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家“隨縣跑得最快的企業”仍在加快腳步,將在韓國晉州、美國南加州辦工廠栽培香菇。 在他國開辦香菇栽培工廠,這在全球尚無先例。“搶占國際市場,必須快人一步!倍麻L劉銀水分析,工廠栽培香菇利潤可觀,投產“爆發期”就在眼前,若內產外銷,難保產品新鮮,韓、美鮮香菇價格是國內的3到14倍,盡管投產成本高,仍有國內兩倍的利潤。 同時,炎帝科技更關注國內市場,北上廣日均消費鮮香菇600噸、全國在4000噸以上。 目前,公司已在隨縣柳林鎮創辦基地,把工廠制好的菌包交給農戶管理,菇農省去“最辛苦、最花錢”的菌包制作環節。劉銀水說:“推行 ‘公司+院校+基地+農戶+市場’模式,讓食用菌成為國人的家常菜! 今年,隨縣外貿出口向5.45億美元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