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 清 實習生 梁婧琪 7月上旬,連續幾場雨水的滋潤,干涸的水河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近日,市環保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李曉斌站在隨縣環潭鎮竹園橋上,望著清澈的河水向下游奔流而去,欣喜地連聲說道:“不錯,不錯,水質比前兩年好多了!背D陫^戰在環保一線,李曉斌對各類水質的“表現”異常敏感。經過四年連旱,眼前這番景象,著實讓人驚喜。 同一條河流,來自水下游的景象則讓人高興不起來。位于王福窯取水口下游不遠處的曾都區南郊柳樹淌社區弘大居民小區臨河生活污水排放口,排污干管內,污水橫流。306省道另一側的居民生活污水,從這里直接排入水下游的白云湖。 弘大居民小區臨河生活污水排放口,只是白云湖周圍72個排污口中的一個。多年來,這些排污口“堵不住,疏不通”,成為困擾50萬隨州市民的一個心病。 涢水發源于大洪山,是隨州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它哺育了兩岸隨州人民,是隨州大地的生命之源,為沿途鄉鎮及隨州城區居民提供生活、生產用水。近年來,隨著沿岸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污水廢水偷排、隨意排放的現象嚴重,水污染的情況常有發生,嚴重威脅周邊地區及隨州城區居民的飲水安全。 從隨州城區驅車沿306省道向環潭方向行駛,來到王福窯取水口上游300米處的健民橋橋頭。這里看到,306省道北側,一條排水渠直通水河,排水渠堤壩上,一個移動垃圾箱內裝滿了各種生活垃圾,裝不下的垃圾則隨意堆放在橋頭,甚至灑落在水渠內,散發出難聞的味道;水渠內,一股水流流進涢水河,水底呈米白色。 排污渠兩邊是大片農田,綠油油的禾苗正在拔節成長。曾都區環保局副局長王永新介紹,這條排污渠上游七八公里有一條山沖,當地有居民開展小型養殖活動,居民生活污水和養殖污水全部通過這條排污渠排放到水河,呈傘狀排污。“目前整個涢水水系,已由過去單一的工業污染,演變成集工業排污、農業排污、生活排污為一體的多種污染形式,排污面積和范圍更廣,更加難以控制!蓖跤佬抡f。 沿306省道繼續向涢水上游行進,穿過安居集鎮,來到安南山大橋。河道兩邊的環境狀況較之前有了明顯改善,河道內基本看不到明顯的垃圾,河對岸的一家采石場,也已停工。但在安南山大橋安居集鎮橋頭一側看到,河堤上仍放置著一個垃圾清運箱,堆滿各類垃圾;橋頭,一堆建筑垃圾傾瀉而下,直抵河道!袄湮恢迷O置不合理,河道遠處還有垃圾。”李曉斌指出。 車往前行,來到環潭鎮集鎮,涢水河邊,臨河一排三層新居引人注目。河堤護坡上,一根排污涵管直抵河中,有生活污水從中流出。在距排污管上游不到10米的地方,有居民在河里洗菜。 隨縣環保局副局長韓建文介紹說,這并非個例,因財力、處理設施不配套等多方面原因,涢水沿途鄉鎮集鎮居民生活污水直排的現象比較普遍,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 地處涢水源頭的洪山鎮,10余家罐頭廠或“冷冷清清”已經停產,或“熱火朝天”正在對排污設施進行改造。這些罐頭廠曾因偷排生產污水而廣受詬病。韓建文介紹,本月初,他們對園區11家罐頭生產企業的排污狀況進行了全面排查,召集企業老總召開座談會,宣傳政策法規。針對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要求企業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改造,達到要求的方可上馬生產。 一路走來看到,涢水水域的環境變化引人深思,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相關各方迅速行動起來。 在城區白云大道,記者看到,城南污水收集管網的重要工程——白云泵站內,工作人員正在安裝調試設備,8月初將投入使用。屆時,白云湖周邊首批36個排污口將并入該管網,接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最終在市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直排的現象將得到有效改善;涢水沿線各鄉鎮,也正在紛紛開展垃圾清理、環境治理工作,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水系環境。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