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業“新兵”到“新星”
校企合作鋪就天星糧油騰飛之路
記者劉詩詩、實習生晏慧思、通訊員韓鐵流、邱健報道:“中國食用油加工企業50強”、“中國百佳糧油企業”、“中國米糠油加工企業10強”、“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短短3年,湖北天星糧油用一連串耀眼頭銜印證了“天星速度”。 2010年3月,天星糧油落戶隨縣,初創的菜籽油生產線年加工能力為6萬噸。在菜籽油加工企業相對集中的湖北來說,無論從產能還是成立時間來說,都算是一個行業“新兵”。3年來,公司先后投資近2億元,依托校企合作帶來的高新技術和科研人才,引進國外高端精密設備,建成了日處理油料500噸的預榨、浸出、精煉油生產線,日加工100噸的米糠油脂精深加工線和小包裝油脂生產線,以及26個巨型油罐和20多棟倉庫的糧油儲備群體,打造成集生產、收購、加工、倉儲、物流、銷售于一體的糧油生產示范點和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是什么讓天星糧油從“新兵”快速成長為“新星”?公司董事長姚行權一語道破:“科技創新激活了發展動力,‘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立,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核動力! 2011年,天星糧油與武漢工業學院建立了“校企合作科研基地”和“食品學院畢業生科研實習基地”,2014年,公司與武漢工業學院食品學院合作成立 “院士專家工作站”。在以“院士專家工作站”為核心的校企合作進程中,公司每年投入專項科研經費和創新項目建設經費數千萬元,產生了一系列豐碩的科研成果:“油菜籽深加工研究與副產品利用”項目通過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米糠油精煉新工藝和米糠蛋白及多肽制備新技術”經省科技廳認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研發中心經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在院校專家的技術支撐下,公司共申報專利技術9項,獲授權9項。 “校企合作”模式的開啟,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實現了人才、技術與經濟深度融合,促進了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升了產品競爭力,不斷引領天星糧油駛入發展快車道。在不斷加強與高校合作的過程中,公司也十分重視自身研發隊伍建設。公司每年都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內部科研團隊開展國內外學術、技術交流活動;每年從高等院校引進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了一批具有專業優勢、學科互補、創新能力強的內部科研創新團隊;實行科研獎勵等激勵手段,激發團隊的創新活力。 天星糧油將自身的科研團隊與各大科研院所對接聯姻,走出了一條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創新之路。1至7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倍增,預計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cscec1b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