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清主持開幕式 李明波致辭 任大援作總結發言 劉曉鳴郄英才等參加
隨州網訊 記者 陳曉林、通訊員 徐明琛報道:10月16日至17日,炎帝神農與中華文化傳承創新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30多位專家、教授參加研討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在主旨講話中提出,炎帝神農文化是中華尋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炎帝神農是中國農耕文化定型的標志性人物,農耕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傳統文化研究者,要做13.5億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喚醒者”,讓優秀的中華文化迸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張希清主持開幕式。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湖北省委原常委、省委原秘書長李明波致辭。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任大援作學術總結。隨州市委書記劉曉鳴、市長郄英才發言。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名譽副會長、《光明日報》原副總編魯諄,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人民日報》原副總編于寧,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武警部隊原副司令員劉紅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劉慶柱,清華大學教授錢遜,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學部委員王震中,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文物出版社原總編輯葛承雍,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駐京辦主任何光中,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子林,湖北省炎帝神農故里基金會理事長倪曉鐘等領導和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
許嘉璐說,中華民族有“慎終追遠”的傳統,炎帝神農文化是中國尋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地大人多,文化多樣,有豐富的地域文化。炎帝神農文化盛行于隨州一帶、湖北一帶,一定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在炎帝神農文化的研究上,首當其沖,要研究歷史,因為無論是描述、開掘、定位,都需要以中華民族的歷史作為背景。要研究歷史,當然要研究文物、文獻和口傳歷史,也要研究地域特征,包括天文、地理、氣象等等。把這些弄清楚了,就可以很好地把傳統文化內化于今天人們的精神。每個人有自己生物學的基因,也有文化的基因。傳統文化的研究者,要做13.5億中國人文化基因的“喚醒者”。通過喚醒人們的文化基因,迸發出巨大的精神和物質力量。
許嘉璐指出,炎帝神農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定型的標志性人物;黃帝軒轅是中華民族一統觀念的標志性人物。炎帝神農文化是農耕文明的集中代表。當前,全國各民族、各地對文化越來越重視。但是,在這種好形勢下,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一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建設和發展,缺乏頂層設計。二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缺乏準確定位。三是中國傳統文化,需要選出一批標志性人物,作為歷史傳承的“站臺”。炎帝神農文化的研究,要通過充分挖掘它的價值,特別是對未來的意義來定位。
李明波在致辭中說,炎帝神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文化之源,中華民族之魂,是維系全體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當前,社會變革日益加劇,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各種社會思潮競相涌現。社會思想意識越復雜,不同思想觀念的交鋒越激烈,就越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舉辦這次研討會,就是要集中深入挖掘、研究炎帝神農與中華文化傳承創新,推出一批有價值的理論學術成果,擴大影響,營造氛圍,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劉曉鳴在發言中介紹了對炎帝文化傳承創新的理解和感悟:一、炎帝神農典籍與傳說,增強了我們弘揚炎帝文化的歷史使命感。二、弘揚炎帝文化,既是鑄文化之魂,也是固發展之本。三、以慎終追遠的態度,建設世界華人精神家園。
郄英才在閉幕式上說,聆聽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演講,深受教育,收獲良多,進一步激發了我們作為炎帝神農傳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更加堅定了我們團結帶領隨州人民建設好炎帝神農故里的信心。
任大援在作學術總結時說,本次研討會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學術研討會,議題集中,專業性強,學術性強。主要成果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炎帝為中心的炎黃研究本體論方面獲得了成果。對隨州地區和隨棗走廊農耕時代的產生,及與炎帝關系有新的研究;通過梳理古史體系,對炎帝時代有新的認識;對史料的研究有新的成果。二是價值論方面的研究獲得了成果。對炎帝神農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作了更深入探討。三是以炎帝為中心的炎黃文化研究,在方法論和實踐方面獲得了成果。
研討會上,劉慶柱發言的題目是《神農、炎帝、農業與中華文明》;劉玉堂(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省社科院副院長)發言的題目是 《炎帝神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魯諄發言的題目是 《炎黃始祖與文化基因》;王玉德(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發言的題目是《隋唐以來炎帝神農史料傳承的特點》;錢遜發言的題目是 《從文化發展看炎帝文化的傳承創新》;王震中發言的題目是《“炎帝”的多重含義與“炎帝”對農業的貢獻》;任大援發言的題目是 《炎帝在三皇五帝系統中的位置》;包毅國 (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隨州市政協副主席、市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發言的題目是 《農耕生活的發生、發展與炎帝神農》。
研討會共收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日報社和湖北、陜西等單位和相關地區的論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