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訊 記者張琴、通訊員李佳報道:生態,是隨州的一張名片;綠色,是隨州發展的底色。近年來,隨州城區日益豐富完善的高品質城市公園、游園、綠地,逐漸釋放出強烈的生態效益,在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數的同時,也成為隨州新的旅游名片。
3月27日,春光明媚,隨州文化公園百花園內,數百株海棠、桃花、玉蘭盛開,游客們流連其中,觀賞拍照;公園草坪上,處處可見風箏飛舞,孩童嬉戲。公園有關負責人介紹,只要周末天氣好,前來休閑觀光娛樂的人流量總是能達到大幾千人次。
隨州文化公園作為城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年紀最輕的綜合性公園,建設時即按照景區標準打造,2014年元旦開園后不久,就被評為4A級旅游景區。兩年多來,音樂會、燈會、戲曲演唱會、相親會、菊花展等活動都非常青睞文化公園,紛紛在此舉辦。文化公園作為隨州城市建設和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其人氣與名氣逐年攀升。除了城區居民,鄉鎮的、來隨探親訪友的、外地旅行團的游客也紛紛涌進文化公園,一睹其風采,公園兩年接待游客近200萬人次。
公園成為了我市重要的景點之一。除文化公園外,白云公園、神農公園、濱湖體育公園等綜合性公園都是人氣暴漲。近年來新建或改建的公園更加突出文化內涵、生態涵養、便民利民。神農公園位于中心城區,2013年,市政府投資960余萬元,對其提檔升級,改造后的神農公園,景觀更豐富、歷史文化特色進一步彰顯,成為市民觀賞娛樂、健身休閑的主要場所。
每天傍晚開始,濱湖風光帶以及城區各大小廣場、游園內,總是人群聚集,人們在這里放松、休閑、健身,走出家門、走進綠色,享受城市建設的成果。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市中心城區園林綠化建設總投資達6.5億元,新增綠地面積近400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底,中心城區綠地面積達1706.6萬平方米。開展了“四綠工程”(綠色節點、綠色廊道、綠色屏障、綠色家園)建設,城區公園、道路、廣場、小游園星羅棋布,城市綠量、城市形象、城市吸引力整體提升。
2014年,我市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當前,我市正在全力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在隨州推進全域旅游的過程中,綠水青山的生態效應將不斷轉化為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和旅游發展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