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訊 記者 張 琴
7月中旬,行走在隨州高新區,豐年、蕙蘭谷、直方油茶、果王藍莓、領豐油茶基地等林業龍頭化企業遍布其中,形成頗具規模的高新區綠色產業示范片。這些龍頭企業正是我市探索資本上山,推動綠色產出“倍增工程”的主力軍。
我市是典型的林業資源大市,如何加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市委、市政府在十大工程中提出實施綠色產出“倍增工程”,圍繞“在山上再造一個綠色隨州”、“生態美、百姓富”,推動實施綠滿、綠美、綠富,力爭到2018年林業主導產品種植面積、產量和產值、龍頭企業數量、生態產出五大指標實現倍增,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新興增長極。
“綠滿夯實綠色底盤,綠美、綠富是發展的目標,實現倍增必須推動隨州林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市林業局局長肖詩兵表示,科技興林是必經之路,而科技興林的主體就在林業龍頭企業。豐年公司成為了林業部門科技興林的突破口和示范排頭兵。
位于隨州高新區大堰坡的豐年公司是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十大林業示范基地之一。公司董事長徐道明以血的教訓明白了科技興林的重要性。2011年底,剛剛進入農業領域的豐年公司,投資100多萬元在國內采購了10萬株核桃苗,不料這些核桃苗品種不純、發育不良、存活率低,一年之后全部拔除。這曾令徐道明心生卻步之意。
而7月14日,記者在豐年公司看到了另一種景象。豐年農林科技研究所組培實驗室內,經過一年時間攻關,一種叫做“美國奇異核桃”的優秀砧木品種實現擴繁工廠化,生根試驗也取得成功,即將進入智能大棚煉苗,標志著該公司從國外引進的先進育苗技術已走出實驗室,取得成功。實驗室負責人郁有虎表示,這將帶來國內核桃產業的一次革命。
因科技而改變,徐道明又有了走下去的信心。他說,這首先得歸功于林業部門堅持的科技興林道路,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從2013年,林業部門牽線搭橋,使公司與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取得聯系,打開了企業的全球視野。公司先后與鄭州果樹研究所就科研開發項目簽訂合作協議、與華農校企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聘請了中國農科院首席核桃專家曹尚銀、華農教授涂炳坤等高級人才,作為企業堅強的技術后盾。
曹尚銀博士為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首席科學家,是國內核桃領域的頂尖專家,他帶來了最前沿的核桃種植科技信息。他認為,國內的核桃種苗普遍存在抗病能力差、根系不發達、產量低的問題,必須自己解決工廠化育苗問題。
這對國內核桃產業是一次創舉。在中國農科院的指導和林業部門的支持下,企業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了全國首個專業的核桃研究所——豐年農林科技研究所,并成功引進美國優質核桃母本和澳洲現代種植模式。省委書記李鴻忠贊嘆,實在少有,境界很高、精神可嘉,科技興農、興林,要大力支持。
去年10月14日,市政府聘請董淑富和曹尚銀博士為我市核桃產業發展高級技術顧問,為以豐年為代表的全市核桃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今年4月,為了進一步深入推進鄭州果樹研究所對豐年及全市核桃產業的支持指導,林業、科協等部門多方面做工作,終于在丙申年尋根節期間,豐年公司被授予我市首個林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意義重大。
同時,為加大對龍頭企業培育支持力度,林業部門充分發揮林業貼息貸款“四兩撥千斤”作用,吸引社會資本上山。積極幫助豐年公司、神農苗圃、田豐土產等20家企業申報中央財政貼息資金2.16億元,申報貼息額630萬元。目前,豐年公司的65萬元貼息已獲批。
科技興林舞活龍頭。在龍頭企業帶動示范下,全市已累計建成木本油料基地千畝村126個、萬畝鎮15個,已建成千畝以上的特色林業基地52個,其中萬畝以上的5個、5000畝以上的8個,引導建成了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現代林業示范基地。尚市油用牡丹基地、豐年公司核桃基地、蕙蘭谷蘭花產業園成為全省林業示范基地建設單打冠軍,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示范基地呈現出產量高、效率高、農民收益率高的 “三高”并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