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新聞網訊 隨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清 通訊員 魏薇薇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天,全市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都在以奔跑的姿態,為建設品質隨州而拼搏奮斗。
城市建設,品質隨州建設主戰場之一。一大批城市重點項目,完善著城市功能、提升著城市品質,承載著廣大市民對美好城市生活的期盼。這背后,離不開建設者們的辛勤奮斗。陽春時節,記者踏訪部分由市城投公司實施的城市重點項目,采擷了一組奮斗的身影。
工地“保姆”
3月11日上午,比約定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后,記者在繞城南路見到了市城投公司項目秘書蔣智超!安缓靡馑,臨時向領導匯報工作!
劈山、修路、架橋……春日的城南一天一個樣,項目建設早已熱火朝天。這些項目背后有著一個特殊的群體——市城投公司派駐的“項目秘書”。平日里,他們既是項目建設的管理員、服務員,也是疑難問題的協調員,大家親切地稱他們為“工地保姆”。
2016年,蔣智超進入市城投公司成為一名項目秘書。最初他被分到“擂鼓墩”5A景區創建項目,完工后又被分到市委黨校新校園項目。去年,高鐵片區整體開發拉開序幕,他又同時肩負起黨校南路、站前西路兩個項目!绊椖棵貢且粋綜合性較強的崗位,既要督促施工進度、抓好施工安全,還要協調施工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有問題隨叫隨到,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休息時間!
沿修建中的黨校南路向市委黨校新校園前行,山嶺間,一臺臺大型挖掘機伸出“巨臂”作業,運送土石方的工程車不時從身邊穿過。不一會兒,頭上、鞋上、衣服上沾滿了灰塵。
“幾乎每天我都要從這里走一遍,這樣能更直觀地看到道路進展情況!币宦放榔逻^坎,來到市委黨校新校園項目現場,近百名工人正在進行內外裝飾施工,所有工作都以秋季開學為時間節點向前推進。
大學畢業后,蔣智超曾在云南省一家業內知名單位實習,但他最終選擇回家鄉工作。他說,項目一線有著學不完的知識,近兩年,圍繞提升城市品質,市城投公司實施了一大批城市重點項目,自己在服務城市建設、助力城市圓夢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能力和水平,實現了自我價值。
攻堅先鋒
與高鐵片區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相呼應的是,在城南,又一項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重點項目即將啟動,那便是編鐘學校。市城投公司土地收儲部瞿金威告訴記者,在市城投公司及國土、林業、人社等部門共同努力下,目前,編鐘學校用地批復已辦理完畢,即將進行地表清理。
看似簡單的一紙批復,承載了大量艱辛付出。
11日上午,高鐵片區,瞿金威正和何店鎮相關同志現場踏勘、商討站前西路、黨校南路項目征遷煞尾工作。瞿金威負責對接這幾個項目的土地征遷工作,他說,土地是項目建設的要素保障,征遷更是被喻為“天下第一難事”。
“道路施工設計有變更,需擴大征遷范圍。剛剛去了一家征遷戶看了下,通過前期耐心、細致的工作,對方已經開始搬遷了!宾慕鹜f,“少數被征遷戶對城市建設不理解,門難進、臉難看;有的簽了征收協議,但認為補償款沒有百分之百到位,不愿搬、不愿拆,制約了項目推進。征遷工作中,我們發揮市區一體機制,依靠各級黨委政府,耐心做群眾思想工作,獲取他們的支持!
在黨校南路和站前西路建設中,為不影響項目進度,市城投公司一方面積極破解征遷難題,一方面指導施工單位采取分段“跳躍式”施工,確保項目進展不受大的影響。
一次又一次登門拜訪、一次又一次交心談心,在市城投公司土地收儲部一群80后員工的努力下,繞城南路、市委黨校新校園、向陽棚改、漢十高鐵站前廣場等一批城市重點項目征遷難題迎刃而解。據初步統計,高鐵片區開發建設中,市城投公司土地收儲部發揮先鋒作用,共完成征遷房屋700戶,征遷面積11萬平米,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繡花”使者
晴好天氣,有利項目建設,也給我市貧困群眾送去福利——全市251座光伏扶貧電站將“捕捉”到的太陽光轉化成電能,用發電收入反哺千萬貧困戶。
與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的景象不同,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市創新開展光伏扶貧項目,建設83兆瓦、251座光伏電站。為做好電站建設運營管理,市城投公司設立子公司隨州市扶貧產業公司。
王亞瓊是扶貧產業公司一員。年近40的她曾在外地某市審計部門工作,去年1月,做為隨軍家屬被安置到扶貧公司工作。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崗位,初來乍到,王亞瓊有過忐忑,但很快就被緊張的工作沖淡。 精準扶貧要用足“繡花功夫”,對王亞瓊來說,就是要協助公司領導,像繡花一樣做好公司日常工作和光伏電站運營管理,讓員工實現自我價值,讓電站產生最大效益!斑@是一個全新領域,只能從頭開始學習!彼ㄟ^自學及向人請教,努力掌握更多的光伏政策知識。扶貧公司人少事多,王亞瓊還利用業余時間報考稅務師職稱考試,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成為一個“多面手”。
在距隨州城區70余公里的隨縣淮河鎮龍泉村,市城投公司幫扶隊員冷權忠,從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努力幫助困難群眾增收致富,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貧困群眾致富無技能,他會同駐村單位聯系人社部門,免費為村民進行月嫂技能培訓;貧困戶家中農忙缺人手,他主動上前,幫忙收花生等農作物;春節前夕,他還發揮特長,義務幫村民們寫春聯。
村民李光榮家因病致貧,冷權忠和扶貧隊員租下他家房屋,為其增加收入。深入了解后發現,李光榮有一手竹編手藝,冷權忠便在微信朋友圈幫其“吆喝”,賣竹筐、竹簍,幫助李光榮改進制作工藝,增加收入。
“精準扶貧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這是一個扶貧干部應該做的事!比ツ,冷權忠78歲的母親摔壞了身體,為了安心駐村工作,他把母親委托給親屬照顧,每周五天四夜堅守在駐村扶貧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