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國際合作工作情況,請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司局負責人和專家回答媒體提問。
目前哪幾類人群需要進行醫學觀察?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研究員馮錄召表示,目前四類人群需要進行醫學觀察:
第一類人群就是無癥狀感染者,要集中觀察14天,原則上要連續兩次采樣,標本檢測陰性之后才能解除醫學觀察。
第二類是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這些密切接觸者要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沒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進行居家醫學觀察,觀察期限是跟確診病例或者無癥狀感染者最后一次接觸后的14天。
第三類是除了外交人員以及從事重要的經貿、科研、技術合作的人員之外的所有入境人員,要按要求轉運到指定的醫學觀察場所進行入境后14天的醫學觀察。
第四類是出院病例。出院病例出院后,要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
如何防境外輸入病例產生關聯病例?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表示,目前發生的幾例輸入病例的繼發病例,基本上都是在中轉或者居家隔離過程中傳染他人造成的。為了進一步避免中轉或者居家隔離過程中因隔離不嚴格等情況造成的風險,全國各地都在進一步加強入境人員的管控措施,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比較嚴格的集中醫學觀察管理制度。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對入境人員的隔離觀察,我們主張執行的是集中隔離觀察,不主張、不支持居家隔離。入境人員有些人現在沒有癥狀,在觀察期間可能會出現癥狀、發病。等出現癥狀時,實際上已造成傳播。如果放在集中隔離點,可以規避這種現象。
無癥狀感染者會造成流行嗎?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寧波疾控中心的局部研究顯示,平均每個確診病人能夠傳播將近3個病人,平均每個無癥狀感染者能夠傳播不到1個病人,也就是說,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播效率約相當于確診病例的1/3。由無癥狀感染者傳播的病例占總發病人數的構成比只有4.4%,不到5%,也就是說,無癥狀感染者對疫情的擴散貢獻是比較小的。所有的無癥狀感染者一定是與確診病人有過接觸史的,或者他去過正在發生疫情的流行區,對于已經發生過流行但確診病例已清零兩周以上的地區,不會無緣無故突然出現無癥狀感染者。我們現在的措施,應該說能夠及時發現、及時控制無癥狀感染者,由無癥狀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會造成社會層面的擴散。
如何管理、監測無癥狀感染者?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表示,目前無癥狀感染者的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管理的要求和確診病例是基本一致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一旦發現無癥狀感染者,要求在兩個小時之內進行網絡直報,同時在24小時之內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對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采取14天集中醫學觀察,原則上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才可以解除隔離。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無癥狀感染者的監測,還要進一步加大針對性篩查力度,將監測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已經發現的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聚集性疫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主動篩查。同時,發揮社區、發熱門診的監測作用,根據病例線索,做好傳染源追蹤管理,對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要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并公開透明地發布相關信息。
如何保障海外醫療專家組的健康安全?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司監察專員李明柱表示,我們非常重視醫療專家組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問題。專家組在國外期間都是由我駐外使領館親自關心、親自領導。專家組在組派之前,我們與相關國家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有法律保障。同時,我們為專家組配備了足量的個人防護用品,也提醒他們加強自我防護。
綜合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政府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