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功能設施提高承載力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如何讓城市真正承載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做實城市建設基礎。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新改造,不斷提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span>省委書記王蒙徽來隨調研的講話,從以人民為中心的高度出發,明晰了“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對于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的重要性。
地級隨州市成立23年來,全市干群接續奮斗,城市面貌滄桑巨變,城市人口規模和面積不斷擴大,一批城市道路橋梁、中小學校、現代化醫院、綜合型公園、大型商場、文體場館等先后建成投用,功能不斷完善,環境不斷優化,城市能級逐步躍升。
但對照“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標準,對比群眾期盼,隨州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方面仍然存在許多短板,如城市管網比較脆弱,醫療、養老、教育等功能有待增強,城市建設、管理、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等。
當前,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以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提振市場信心是應有之義;從長遠來看,無論是服務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筑就高質量發展根基,還是推進高效能治理、實現高水平安全,都離不開完備的基礎設施支撐、引領和承載。
對于隨州而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應對當前復雜嚴峻形勢、確保經濟大盤穩定的務實之舉,也是搶抓發展機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謀。
抓基礎設施就是抓發展。隨州要立足長遠、適度超前,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的承載力,加快鐵路、公路、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集聚力、園區承載力、鄉村吸引力,切實發揮基礎設施“壓艙石”作用。
發揮隨州作為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重要通道的優勢,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力爭三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200億元,實施重點支撐性項目37個,建成“八縱五橫三聯一環”的干線公路網,形成市區20分鐘通勤圈、市域1小時交通圈、城際2小時交通圈。
要加快推進隨信高速建設,謀劃推進更多高鐵高速項目,進一步彰顯交通樞紐地位,為鄂北區域發展夯實交通支撐。
要優化城市主干道,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織密內循環、外聯通的交通路網,讓城市“血脈”貫通,方便市民出行、要素流通。
拿出匠心精神、繡花功夫,推進花園城市建設三年行動,做好治山、理水、化文、舒脈、增綠的文章,突出做好前瞻規劃、精細建設、高效管理,著力涵養城市品質。
全面啟動老城區管網及設施更新改造,實施老城區管網雨污分流改造、供水管網改造、居住小區燃氣管網及設施更新改造等項目,從細微處入手讓市民感受城市的便捷與美好。
以滿足社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品質消費需求為目標,配套完善城市醫療教育、文化體育、商業配套、“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堅持把共同締造的理念融入到“創文創衛”全過程,激活“微細胞”,推動精神文明向基層延伸,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激發創建活力和合力。
致力工業強市,搶占專汽新能源、應急救援、智能網聯“三大風口”,推進國家級專汽和應急裝備檢測試驗基地、大數據產業園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特色園區提檔升級,盡快實現“園區提質、企業滿園”,以產業提質增效增強人口吸引力和承載力。
要策劃、儲備、招引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隨信高鐵、襄信高速隨州段、隨州電廠二期、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項目,完善功能設施,增強產業承載力。
王蒙徽書記提出,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大力實施強縣工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我們要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做實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服務指導中心、農民就業服務指導中心“三個中心”,提升服務功能。
要辦好教聯體、醫共體、養聯體,拓展村衛生室、老年人照料中心“兩室聯建”經驗,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要用好“三鄉+三箱”的辦法,用好農村電商“郵箱”、建好田間地頭冷鏈“冰箱”、吸引鄉村旅游“后備箱”,推進市民入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
要深化機制制度創新,努力支持鄉村振興投資平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有序有效合作,辦好鄉村合作公司,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基礎設施項目覆蓋領域廣、涉及行業多,必須規劃先行、系統考慮、整體協同。
我們要統籌各領域、各地區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因地制宜補短板,分類施策強弱項,在做實項目、用活資金上精準推進、久久為功。要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危機感,以清晰而明確的思路、堅定而執著的舉措,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為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筑牢更實根基、積蓄更大動能。
來源:隨州日報神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