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陳云 見習記者 鐘金輝
當前,襄陽經隨州至信陽高速公路隨州段項目正在掛網招標。從市交通局獲悉,我市力爭年內啟動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報告編制工作。這一高速通道承擔著襄陽、隨州北部至長三角城市群交通的直接聯系,將進一步優化城市快速路網格局。
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提出,“要以花園城市建設三年行動和‘雙創’工作為抓手”,“以設施配套完善促進中心城區能級提升”。
提升城市能級,是持續增強城市競爭力的有效之舉,是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之需!蛾P于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以流域綜合治理牽引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從統籌燃氣、供水、防洪與排澇安全,實現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加快“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建設,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等方面著手,完善設施配套,提升城市“硬實力”。
地下管網是城市的“生命線”,是城市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市積極搶抓城市更新政策機遇,將老舊管網更新改造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全力推進,統籌謀劃實施供水、排水、燃氣老舊管網更新項目。我市確定2023年地下管網改造目標任務178公里,截至7月已完成各類管網改造約101公里,占比約56.7%。
市住建局總工程師郭國成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加強項目統籌謀劃,全面推進排水、供水、燃氣等城市老舊管網更新,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不斷夯實城市韌性基礎,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花園城市。
用一張數字網絡,串聯起城市治理、城市運行、政務服務等方面,為城市管理裝上“智慧大腦”,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城市治理“一網統管”。今年以來,我市在現有的數字城管平臺基礎上,建設了城市運管服平臺的“指揮協調應用系統”和數據對接項目,實現了“操作更便捷,分類更細致,范圍更全面,定位更精準”。目前,正在試運行中。
“按‘覆蓋全面、多網融合、分步實施’的原則,將加快推進城市運管服平臺二期項目建設,建設綜合行政執法監督管理系統、AI智能視頻分析系統、‘門前三包’綜合管理平臺、智能井蓋管理等應用系統!笔袛底只枪苤行闹魅卫钣裆f。目前,二期項目已完成招投標。
8月24日,國能長源隨州電廠2號機組首次并網一次成功。至此,該電廠建設的兩臺66萬千瓦發電機組具備對外輸送電能的能力和條件,對提升隨州綜合能源供應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能源深刻地影響著城市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近年來,我市依托特色資源優勢,逐步形成了風能、光伏、生物質“三位一體”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新能源產業全省領先。截至6月,我市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累計發電量分別為316.22萬千瓦、294.05億千瓦時,分別占全省的11.70%、23.49%。同時,火電項目并網投產,隨縣徐家塆和廣水花山2座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扎實推進,首座電化學儲能電站華潤隨縣文昌項目實現并網投運,全市“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打造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強化城市和產業雙集中發展的能源支撐。“下一步,將圍繞推動‘源網荷儲’協同發展,力爭到‘十五五’,實現‘千萬千瓦’能源裝機規模目標。以火電項目為龍頭,壯大用電用熱產業板塊。利用新能源發展機遇,完善全域可再生能源布局。加大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外送及內消能力。”市發改委總經濟師閻祥林說。
道路通,百業興。我市制定《隨州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實施方案(2022—2024年)》,力爭三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200億元,實施重點支撐性項目37個,建成“八縱五橫三聯一環”的干線公路網,形成市內1小時通勤圈、城際2小時交通圈。
自去年以來,全市掀起交通運輸項目建設熱潮。目前,隨信高速已累計完成總投資額的27.8%,南外環正向年底通車目標奮進;G346廣水市城郊至長嶺段改擴建工程、S263隨縣柳林鎮區至隨岳高速出口段改擴建工程、S262曾都區萬店至淅河段改建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謀劃中的隨州至荊門高速隨州段正在進行路線規劃研究。
“項目為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市交通局負責人李經發說,下一步將著力續建項目抓調度、新建項目優服務、謀劃項目爭支持,奮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助力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