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來襲
我國擁有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如何證明呢?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考古發現。
9月14日,“鑒往知遠——新時代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攜手11家央地共建博物館承辦。展覽展出了2012年以來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重點,系統匯集展示全國43家文博考古機構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
隨州市博物館三件珍貴文物在本次展覽亮相,分別是出自棗樹林墓地190號墓葬的銅鼎、圓壺和文峰塔墓地18號墓葬的曾侯丙方缶。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分別獲評2013年度、201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曾侯墓群被評為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棗樹林墓地的考古發現填補了曾國春秋中期的空白,為完善曾國世系及研究春秋中期諸侯墓葬形制、禮器組合等相關問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特別是該墓地發現6000余字銘文,是新世紀考古發現最大的一批春秋時期金文資料,涉及“昭王南征”等歷史事件,是一次突破性的發現。
戰國曾侯丙墓,其年代略晚于曾侯乙墓,這是繼曾侯乙墓和葉家山西周曾侯墓地發掘后所發現的又一代曾侯墓,填補了西周早期至戰國時期曾國之間的空白,對揭示曾國政治中心的變遷及重構曾國歷史具有重大學術價值。曾侯丙銅缶是曾國的 “大國重器”,制作上運用了綠松石鑲嵌與錯金工藝,上刻銘文,足見當時曾國貴族對所用器物的考究,讓人贊嘆古人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
來源:隨州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