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花園城市建設工作成效向社會公開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
![]()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賦予隨州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重要戰略定位,我市緊扣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目標定位,按照“一年建機制、三年見成效、五年成示范”的要求,努力建成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的花園城市。為確保花園城市建設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落地,我市印發了《隨州市中心城區花園城市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明確了具體重點建設任務時間表、路線圖,三年計劃總投資529億元,實施花園城市重點建設項目177項。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隨州日報、隨州廣播電視臺、隨州論壇、云上隨州等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
市住建局副局長 康輝
全面啟動隨城山森林公園建設,打造其與白云公園、涢水濕地公園一體連通的生態片區,建設隨南“百里畫廊”、環大洪山景區、環明月海、沿白云湖主軸和繞城綠帶;高標準打造沿河大道、迎賓大道、編鐘大道、交通大道、炎帝大道等5條城市綠道;提檔升級漢十高速、麻竹高速隨州南出口、隨州南站前廣場等對外重點區域綠化景觀,新建30公里城市綠道。
以九大片區改造為引領,打造老舊小區改造示范。實施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更新改造專項行動,全面啟動老城區管網及設施更新改造。建設水、電、氣智能化管理等重點領域終端系統及地下綜合管廊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隨州市區“20分鐘通勤圈”,以“15分鐘品質生活圈”為目標,實施居住社區補短板行動,加快完整社區建設,每年打造5-8個完整社區試點。
堅持以文化城,真正把禮樂文化印在我們心間,刻在城市臉上。加快推進草甸子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改造和擂鼓墩歷史文化片區保護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商業街區、口袋公園、文旅精品。推進文峰街改造,與解放路一道,建成“一路一景,一街一品”花園式街道示范。啟動建設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加快中國隨州禮樂之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造“世界音樂之都”。
統籌開展中心城區、隨縣城區、廣水城區綜合治理聯合行動,開展花園單位、花園街道、花園社區、花園工廠、花園庭院等創建活動。持續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深化城管體制改革,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組建城市運營服務集團,做好城市“使用權、所有權、經營權和開發權”四篇文章,構建公共產品“投資、運營、管理”的閉環機制。目前形成了以“一河兩岸”、交通大道、編鐘大道、迎賓大道為軸線,以解放路步行街、文峰特色商業街、東西護城河綠道為片區試點的花園城市建設格局,城市文、教、衛、娛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夯實,城市承載力、吸引力、宜居力得到增強。
![]()
大家關心的問題還有哪些
看看現場解答
??
請問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在服務花園城市項目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答:一是科學編制規劃。編制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明確“一主一副雙軸”開發格局,錨固“兩屏三區七廊”保護格局,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推進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編制綠地系統規劃、城市風貌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及城市供水、燃氣、供熱、電力等市政專項規劃,完成城南片區、明珠新城片區城市設計,推動明珠新城、城南新區打造花園城市建設示范區。精細編制“一河兩岸”等城市重要節點、大型公建、居住區、公園、道路等具體項目方案規劃,塑造花園城市形態,提升城市風貌品質。二是強化要素保障。搶抓各類用地政策“窗口期”,實行用地審批“邊組邊審、容缺受理、告知承諾”,開通“綠色通道”,并聯推進,協調解決用地報批問題。開展“送政策、促發展”宣傳活動,先后到隨州國投集團、高新區、廣水市、隨縣開展專題宣講,精準解讀用地新政策、新舉措、新要求,推進土地供給與要素需求無縫對接、相向而行。將2023年市級重點項目、花園城市建設項目納入金牌“店小二”包聯服務清單,以“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為出發點,定期調度,解決實際問題。會同相關部門形成合力,為花園城市建設項目選址提供合規性檢測和策劃生成服務,推動項目“能報則報”“已報必審”“能批盡批”。今年以來,全市批供用地共295宗,17500畝。 三是提升審批質效。按照“月調度、季通報”要求,持續推進花園城市建設項目規劃編制審批,對項目單位提交的規劃方案,及時組織專家論證、規劃方案公示征求意見,不斷優化規劃編制成果,簡化規劃審批流程,提升規劃審批質效,以優質高效規劃服務推動花園城市建設項目早日落地實施。今年以來,中心城區已完成花園城市項目規劃編制118項,審批各類項目規劃85項。今年是創文創衛的關鍵之年,也是花園城市建設的開局之年,請問我市在創文創衛環境綜合整治和園林綠化方面有哪些目標和舉措?![]()
答:一、環境整治立標桿。對“城鄉環境、市容秩序、綠化管護、戶外廣告、市政設施、煙油噪聲”進行全面整治,取締馬路市場、查處流動叫賣、清理不規范廣告,整治占道經營、油煙污染、建筑噪聲污染;全力提高環衛機械化作業清掃率,采用人工加機械的方式,對道路上的垃圾、浮塵進行地毯式精細化清理,實現“空氣抑塵、灑水壓塵、機械洗掃、人工保潔”四維一體的環衛精細化作業模式;聯合交警、街道、社區對渣土運輸處理實行聯查聯控,有效控制道路揚塵,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提升。
二、市政設施建精品。一是對城區人行道破損路面進行整體維修,完善配套設施;二是對城區破損窨井蓋進行了全面更換;三是對舜井道、文峰巷等市民反應強烈的“排骨路”“搓板路”進行全面改造;四是對花溪橋、玉石街橋、擂鼓墩加油站橋等危橋進行加固改造;五是全面推進“全市一個停車場”建設,整合城區停車資源;六是完成城區公廁進行改造,切實改善了市民群眾如廁環境;七是精心打造解放路嚴管示范街,在保留舊城歷史記憶的基礎上,打造出兼具顏值和內涵的城市客廳。三、垃圾治理出實效。先后投資近10億元,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城東垃圾預處理站等垃圾處理設施,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及收運體系基本建成;中心城區1100個小區的垃圾分類設施正在有序安裝,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年底有望達到90%。四、規劃管控零違建。開展違法建設整治專項行動,堅持“逢建必查、逢違必拆”,加大一線巡查力度,提高日常巡查頻次,聚焦重點問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影響城市規劃、壓占公共通道、存在安全隱患的違建問題,確保“發現一起、拆除一起”。五、園林綠化顯特色。一是建設完成了“一湖兩岸”景觀提升工程,新建的“濱水八景”被評為“隨州市十大旅游名景”,櫻花公園2022年被評為“湖北省十大最美公園”。二是在城區新建口袋公園29個,解放路步行街口袋公園2022年被評為“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園”,新增城市綠道35公里。三是持續推進白云湖水環境提升二期工程、濱湖體育公園更新改造工程、隨城山公園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創造舒適宜人、溫馨便利、特色鮮明的城市空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