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筑牢鄂北生態屏障”相關工作成效向社會公開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是落實省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開局之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圍繞打造“山清水秀、雙源可控、河庫安瀾”流域治理示范和“守牢水環境安全底線”使命任務,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強化“四防四治一支撐”攻堅舉措。1-10月,全市19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均值達標率和32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
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加強流域綜合治理,守牢水環境安全底線要素采取的措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分別介紹我市強化生活污水治理、落實河湖長制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工作成效。
中國網、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隨州日報、隨州廣播電視臺、隨州發布、隨州市政府網、隨州論壇、云上隨州等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加強流域綜合治理
守牢水環境安全底線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劉國斌
落實省考斷面每月“一旬一監測、重點時段加密監測”預報預警機制,累計開展監督、預警和加密監測118次。邀請技術團隊開展王店、平林國控斷面污染源詳查,形成綜合分析報告和水質攻堅方案。將全市5座省考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4座小流域水質監測微站、54家涉水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控裝置與市局智慧環保平臺聯網,全時監控,即時預警。與武漢、孝感、襄陽、南陽、信陽等周邊地市建立跨區域水環境聯保共治、生態補償、應急處置等機制。
籌資招引第三方基本完成府澴河流域13條重點河流和淮河干流各類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任務;狠抓青春化工園區水污染整治,督促加快園區工業廢水“一企一管”、淅河鎮區入戶雨污管網改造、淅河污水處理廠二期等項目建設,盡快形成減排效應;統籌城鎮與農村污水治理,編制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一體推進3個縣級及以上城市、29個鄉鎮及“千噸萬人”、33個農村“百噸千人”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風險排查和環境整治。
落實涢水、?水、澴水、淮河四大三級流域分區水環境安全底線管控清單,完善“三線一單”環保分區管控方案,嚴把“兩高”涉水項目準入關。對全市70家重點涉水排污單位開展法人代表環保普法培訓、簽訂環保守法承諾書、張貼群眾有獎舉報公示牌。組織業務骨干對部分重點涉水企業在線監測、雨污分流等現場體檢,督導整改幫扶意見30條。
探索建立跨部門跨區域“三水共治”項目庫,新增獲批中央資金支持重大涉水項目4個,到位資金8494萬元;新增獲批廣水市加快推進實施徐家河生態治理與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EOD項目,并推介至10個金融機構爭取信貸支持。
大家關心的問題還有哪些
看看現場解答
??
二是實施管網更新,補齊污水收集設施短板。堅持“先普查再改造”,開展城市市政排水管網排查,全面評估管網現狀功能,完成中心城區市政排水管網排查工作,累計排查870余公里。結合管網排查結果,按照源頭、過程、末端相結合的系統治理思路,全面推進中心城區主次干管及居住小區老舊排水管網更新改造,完成435個老舊小區紅線內、53條背街小巷、3條城市主干道的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先后啟動城北片區、老城區污水收集管網改造一期、淅河鎮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等項目建設。
三是加強運行監管,確保污水污泥達標處置。全市6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37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總規模分別為26萬噸/日、5.85萬噸/日,全部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嚴格落實污水處理廠污泥轉運四聯單制度,對污泥產生、運輸、貯存、處理等污泥處置實施全過程監管,投資6000萬元建成了100噸/日的中溫碳化污泥處理項目,中心城區污泥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二是加快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綜合整治。編制完成了《隨州市中小河流治理總體方案(2023-2035年)》,全面摸清了全市22條重要中小河流治理需求,規劃總投資12.3億元,擬治理河長365.25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進,概算總投資3.93億元的府澴河流域系統治理(隨州段)一期工程全面開工,目前已治理河長35公里;完成了7條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前期工作,共爭取隨縣游河、廣水市廣水河、曾都區清水河等5個河道治理項目中央投資8394萬元,治理河長達51.89公里。
三是推動解決水環境突出問題。復核1868個衛星遙感疑似問題圖斑,排查出的6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開展河湖安全保護專項執法行動,排查涉及影響河湖安全問題線索91個,督促整改到位87個,拆除了先覺廟等4座大型水庫內筑壩攔汊122處,消除了養殖污染隱患。
四是保障重要河湖生態流量。加強生態流量泄放監管,全市生態基流重點監管點位由28個增加到60個,2022年以來泄放生態流量5.5億立方米(相關于2個先覺廟水庫的總庫容),今年1-10月,全市重要河湖生態流量考核斷面生態流量(水量)保障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