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介紹2023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論述和“四個最嚴”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六個堅持”,扎實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線,全市未發生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新聞發布會上,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及下一步舉措。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分別介紹我市農產品質量監管、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加強校園食品安全日常管理、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工作成效。
中國網、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隨州日報、隨州廣播電視臺、隨州發布、隨州市政府網、隨州論壇、云上隨州等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2023年隨州市
食品安全工作情況
市市場監管局(市食安辦)副局長馬繼承
一是高位推動。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重要論述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聽取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難點問題。
二是領導帶動。錢遠坤書記、克克市長和“四大家”領導親自包保食品市場主體,帶動市縣鄉村2000余名干部落實1.2萬余家包保任務。
三是部門聯動。市目標辦將食品安全納入綜合目標考評體系;市紀委監委聚焦部門職責,督促派駐機構重點加強創文創衛等食品安全監督;市委宣傳部將食品安全納入文明創建內容,納入宣傳教育和輿情監測的重點;市食藥安辦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督查并下發《督查通報》,推動“兩個責任”落實落地。
一是強化源頭治理。開展農用地鎘等重金屬源頭防治行動,關閉礦山歷史遺留固體廢物排查率100%。
二是強化過程管控。督促企業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推動實施精準化風險防控。
三是強化重大活動保障。采取提前介入、駐店監督等方式,圓滿完成尋根節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任務。四是強化應急處置。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隨州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一是市場監管、教育、民政等部門,聯合開展學校、養老機構和機關食堂專項整治。
二是開展網絡餐飲專項整治。檢查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1842家次,約談網絡訂餐平臺6次,立案查處5件。
三是開展制止餐飲浪費“隨機查餐廳”活動。組織開展活動5次,發現問題7個,立案查處1件,全部整改到位。
四是開展食品小作坊提質壯大行動。檢查小作坊168家次,發現隱患33起,已全部整改到位。
五是嚴打食品違法犯罪。建立“襄十隨神南安”市場監管跨區域執法聯動機制。
一是夯實基層基礎,成立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站44個。
二是培植龍頭產業。全市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家、省級36家、市級93家。
三是提升能力素質。提請市領導為市縣鄉三級包保干部和黨校學員作食品安全專題輔導報告,組織開展“市場監管大講堂”等培訓40余次。
一是深化改革促發展。深化“一業一證”改革,“一業一證”覆蓋超市、飯店等35個行業。
二是智慧監管提效能。建立市場監管智慧監管指揮調度中心,配備智能化執法裝備,對執法行為實時現場調度指揮。
三是全域創建做示范。廣水市圓滿完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縣”創建驗收任務,隨縣全面啟動創食工作。
一是強化宣傳引導。不斷創新“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五進”等活動形式。
二是強化協同聯動。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市烹飪協會等發布“光盤行動”等倡儀,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三是強化社會參與。通過完善投訴舉報體系、支持媒體正面報道等方式,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
大家關心的問題還有哪些
看看現場解答
??
二是專項整治“嚴起來”。今年先后開展了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和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監管名錄,明確監管責任人。
三是監測水平“提起來”。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隨縣公檢中心已取得CATL認證,廣水公檢中心已通過CATL現場評審。
四是追溯系統“用起來”。全年開展國家追溯平臺應用培訓6次,培訓160余人次,進入平臺注冊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數288家,100%實行追溯管理。
五是生產底色“綠起來”。加強標準化生產,全市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227個,出口備案基地122個,5270家農業生產主體按標生產。全域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全市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達390萬畝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2%,農藥化肥使用量連續8年下降。開展抗菌藥減量行動,全市無抗養殖示范基地19個,試點企業年度獸藥使用量減少20%。加強品牌建設,全年新增25個綠色食品認證,完成綠色食品認證續展8個,全市“二品一標”農產品認證達142件。
聯合發改、商務、市場監管、教育等部門制定《2023年度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收集我市食源性疾病信息和食品中污染物及其有害因素污染數據,分析危害因素可能來源,主動發現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二、有序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一是食源性疾病監測。2023年我市通過市、縣、鄉三級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共上報937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臨床診斷主要為急性胃腸炎、感染性腹瀉。
二是食品中污染物及食品有害因素監測。主要為化學污染物和微生物及其有害因素監測。2023年我市完成樣品檢測730份?;瘜W污染物監測包括黃曲霉毒素、山梨酸、苯甲酸、甜蜜素等13項及農藥殘留篩查;微生物監測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單增李斯特菌等15項。
三、探索新食品原料的開發
2023年9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桃膠等15種“三新食品”的公告》,標志著桃膠正式成為國家認可的新食品原料。新食品原料(桃膠)行政許可由市衛生健康委組織申報,歷時4年最終獲得國家評審通過。
二、落實“兩個責任”。全面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和校長陪餐制度, 實現市、縣、鄉鎮、學校“四位一體”的齊抓共管模式。
三、加強學習培訓。利用暑期組織全市學校后勤食堂服務與食品安全培訓。全市所有食品安全副校長和從業人員共778人參加培訓。目前,我市所有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均做到了持證上崗。
四、開展常態督查。市教育局每學期組織校園食品安全拉網式校級自查,縣級檢查,市級抽查的常態化督查。今年以來,市教育局組織專班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共抽查179所中小學(幼兒園)食堂,發放學生調查問卷2685份,對反映的問題跟蹤督辦整改落實。
五、提升監管質效。2023年全市教育系統推進了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建設。截止目前,全市581所經營食堂的學校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的建設并投入使用,占比97.8%。
二、強化案件偵辦,增強打擊實效。
2023年,全市公安機關共破獲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0人,移送起訴29人。在加大自偵案件偵辦力度的同時,積極配合外地警方偵辦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協助抓獲犯罪嫌疑人30人。
三、強化聯動協作,提升共治合力。
一是行刑銜接更加順暢。對食安委成員單位移交的涉嫌犯罪案件線索,公安機關嚴格遵照《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保證了銜接順暢。
二是聯合執法更加緊密。積極響應食安委成員單位聯合執法的需求,保障聯合執法的高效運行,依法為行政主管部門執法辦案提供支持。
三是線索轉遞更加高效。對公安機關受理的食品安全違法線索,及時以線索移交函、建議函的形式轉遞主管行政執法機關組織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