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我市召開《隨州市市直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管理細則》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使用事業編制支持企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市委編辦、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隨州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近期,我市出臺《隨州市市直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管理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旨在推動落實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編制在人才集聚、人才激勵和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基礎保障作用,明確從全市事業編制總量中統籌100個事業編制,建立市直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以下簡稱“專項事業編制”)周轉池,用于保障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重點領域市直事業單位及引進服務企業的高層次人才。
發布會上,重點就《細則》中提出用事業編制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新辦法進行解讀。如企業引進45周歲以下的博士或正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根據實際需要可使用專項事業編制,其編制、人事關系統一安排在隨州職業技術學院;通過該模式引進的人才,可參照“公聘民用”引才辦法享受年薪30%、最高10萬元的生活補貼,并給予用人企業1-3萬元引才獎勵。
中國網、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隨州日報、隨州廣播電視臺、隨州發布、隨州市政府網、隨州論壇、云上隨州等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細則》有關情況
市委編辦副主任張豫
一是人才工作出現新任務新要求,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強調,要以靈活機制柔性引才。
二是編制對各類人才具有重要的磁吸效應,“有沒有編制、能不能獲得編制”成為各類人才選擇就業地的重要條件,編制資源成為吸引人才的“磁極”。
三是部分領域“無編可用”制約了人才招引工作,市委編辦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招聘用編核準工作。
我市認真學習《湖北省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管理辦法》《湖北省省直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管理細則》等文件精神,參考借鑒部分地區做法,采取召開座談會、書面征求意見等方式聽取相關部門意見,經市委編委研究通過,最終形成《隨州市市直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管理細則》。
《細則》共計10條,主要內容包括5個方面:
一是明確編制池總量和使用范圍,市委編委從全市事業編制總量中統籌100名事業編制,建立市直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周轉池。
二是明確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申請條件,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市中心醫院、隨州一中、隨州二中以及企業引進博士或正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
三是明確部門協同配合機制,專項事業編制實行部門管理聯動機制,強化與組織、人社、財政等部門的銜接配合和溝通協作。
四是明確退出回收機制,用編單位出現空編,使用專項編制的人員自動轉為占用空編,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因調離、辭職、解聘等情況離崗后,所用專項事業編制收回,重新循環使用。
五是明確編制管理要求,嚴禁其他人員擠占、挪用專項事業編制,嚴格實行人編對號。
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實行專編專用、動態調整;事業單位在空編的情況下,優先使用空缺編制引才;
《細則》創新性增加了引進服務企業的高層次人才可由隨州職業技術學院申請使用專項事業編制內容;
破除編制“一核定終生”的固有思維,打破編制資源地區、部門所有“藩籬”。
大家關心的問題還有哪些
看看現場解答
??
答:具體而言,企業引進45周歲以下的博士或正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根據實際需要可使用專項事業編制,其編制、人事關系統一安排在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引進人才與用人企業、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協商簽訂人才服務協議,服務期限原則上不低于2年。
用人企業基于自身發展形勢變化、崗位需求調整等原因提前解除人才服務協議,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可協調推薦引進人才到我市其他相關企業工作。
引進人才在我市工作期間,經與用人企業、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協商一致,可將勞動關系轉移至企業,所用專項事業編制收回;也可選擇全職在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工作,待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有空編后收回專項事業編制。企業引進人才因調離、辭職、解聘等情況離崗后,所用專項事業編制收回,重新循環使用。
通過該模式引進的人才,可參照《隨州市“公聘民用”引才辦法(試行)》(隨人才〔2023〕2號)享受有關優惠政策,即引進人才在非公企業服務滿1年的,按年薪30%的標準給予個人一次性生活補貼,最高不超過10萬元;按博士或正高級職稱3萬元、碩士或副高級職稱2萬元、本科或中級職稱1萬元、其他急需緊缺人才1萬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引才獎勵。同時,引進人才可按規定享受炎帝人才支持計劃有關政策,各地各相關部門優先協調解決子女入學、人才公寓等需求,并在我市專家休假體檢慰問和相關評先評優活動中給予優先考慮。
答:一是暢通校企人才交流渠道,與行業企業共建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派遣高水平教師到企業工作,開展科技研發、技能培訓。
二是創新校企人才引用模式,對重點產業企業中符合我校內涵建設需要,且有意愿到校工作的現有高層次人才,經相關部門批準,可直接招聘進入我校,按照在職在編正式人員進行管理,合理安排教育教學工作量,學校發放基本工資,繳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三是打造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高地,對于企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可由我校申請使用專項事業編制,增強高層次人才吸引力,提升企業招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