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毖椎畚幕侵腥A文化之根,炎帝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源,炎帝文化蘊含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即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深邃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當今世界,面臨風云詭譎的國際形勢,大力弘揚炎帝文化,具有鮮明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守住民族文化根脈維護總體國家安全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一個民族鮮明的精神特質,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也是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大的底氣和信心。尤其步入21世紀,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顯著優勢,同時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弘揚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拋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等于割斷了我們民族的精神命脈,必將國將不國。在2015年出臺的《國家安全法》里明確指出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維護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曾向世界宣示:“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消亡的文明,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也是我們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氣和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指出的:“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而中華民族的文明火種之所以能夠綿延5000年不息,核心原因則是中華文明的道德精髓和價值精髓一直在一脈相承地傳承著,如善創造、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倡勤儉、行法治、圖進取、尚和合、求大同等,而這些道德精髓和價值精髓就源于炎黃文化。
歷史和現實證明,沒有文化之根的民族是難以實現自信自立自強的。弘揚炎帝文化,是我們守住民族文化根脈的唯一方法,是我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精神偉力,也將是我們維護國家安全最強大的精神武器。
維系民族精神紐帶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比绾螌崿F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最好的教科書。雖然中華民族歷史上有過無數次戰爭,如炎帝、黃帝和蚩尤三個部落之間就曾發生過無數次戰爭,歷史上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也不斷發生戰爭,但最終因為文化上的融合,實現了身份認同,心靈契合。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心靈上的契合統一,必須要通過文化上的交流融合來實現。
兩岸文化一脈同源,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炎黃文化在港澳臺老一輩民眾心中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吸引力。從2009年官方舉辦炎帝文化尋根節以來,很多港澳臺同胞來隨州拜謁炎帝,官方和民間的文化交流也增多,炎帝文化在凝聚港澳臺同胞人心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幾千年來,炎黃二帝作為中華民族始興與統一的象征,對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民族認同和增強凝聚力、向心力,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以炎黃子孫為榮,以同源同祖為親,已成為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感情紐帶和精神力量。”
劉玉堂在《炎帝神農文化讀本》一書中指出:“炎帝文化的核心就是統一”。大力弘揚炎帝文化,有助于加強同臺灣人民的情感交流,增強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有助于推進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
培育價值觀自信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將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直接聯系起來,而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本質則是價值觀的自信!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再次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
炎帝作為氏族部落首領,遍嘗百草,為民療傷,最后因為誤嘗了斷腸草,中毒身亡,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炎帝為民獻身的精神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底色和力量源泉。從古至今,中華民族代代傳承著這種精神,成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2020年新冠疫情是把雙刃劍,雖然對中國經濟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創,但也檢驗出了民族價值觀的偉大力量。新冠來襲時,14億中國人瞬間凝聚成鋼板一塊,秉持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立足崗位,奉獻力量,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而這種中國精神,不是突然從天下掉下來的,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血脈里,是從炎黃文化一脈相承傳承而來的。因而習近平總書記在抗疫斗爭表彰大會上指出:“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弘揚炎帝文化,有利于培育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深層次的精神力量支撐。
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十世紀90年代,黨的十四大正式作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化安排,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的地位開始崛起了,但是相伴隨的卻是在精神文化領域出現了道德下滑失落的現象。其實鄧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曾告誡全黨同志:“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定要有道德價值做支撐。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就像一次大考驗,成功地檢驗出了經濟背后的文化價值觀。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天平秤面前,美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利益,而中國卻毅然地選擇了人民。兩種不同選擇背后彰顯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經濟價值觀,中國選擇彰顯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發展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自古有著“重民本”“重仁愛”“求大同”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的文化源頭就是炎黃文化。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中華文化的許多精髓,是從炎黃時代一脈相承的。”在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后,中國又及時地支援其他國家抗疫,充分彰顯了中國“和諧萬邦、天下大同”的世界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政治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大力弘揚炎黃文化為源頭的重民本、重仁愛、尚和合、講誠信、求大同的價值觀,能讓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追求全人類共同價值,讓中國的發展更好地惠及世界人民,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主張,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實現經濟發展的終極價值。
。ㄗ髡呦惦S州市委黨校副教授、隨州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