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林超
年種植量達10萬袋以上的規;厝缬旰蟠汗S般出現,育種、滅菌、制棒、接種、養菌、烘干全部采用機械標準化生產,香菇大棚安裝智能化設備實時監測并控制溫度、濕度、光照……規;瘶藴驶悄芑a為隨州香菇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23年,我們村種植香菇60多萬袋,實現營收252萬余元,規;N植降低了成本,帶來了集體增收村民致富!1月23日,在廣水市郝店鎮關店村鄉村合作公司的香菇種植基地里,村黨支部書記李緒強高興地說。
李緒強介紹,以前關店村是后進村、空心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2021年,村里成立鄉村合作公司,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各方資金,發展香菇種植。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關店村采用“集中制棒、集中滅菌、分散出菇”的生產模式,由鄉村合作公司統一集中制棒,統一搭建標準化大棚,出租給農戶種植香菇。
大棚內,村民孫遠美正一邊巡視一邊采摘部分已成熟的香菇。去年,他租用公司的大棚,種植了8000多袋香菇,總收入達11萬多元。“收入還算可以,主要是這種模式相比傳統種植省時省力,公司和我們種植戶都有錢賺,應該大力推廣!
在工廠化模式的加持下,關店村香菇種植規模迅速擴大,菇農從種植“千袋菇”輕松邁入“萬袋菇”,而且每袋菇的生產成本降低了1.5元。全村種植規模從不足10萬袋,迅猛發展到66萬袋,產值達1200余萬元,實現了村集體債務清零,并盈利47.3萬元,帶動務工2000多人次,激活了鄉村人氣。
機聲隆隆,一袋袋長寬固定、容量一致的香菇菌棒順著傳送帶前進,被運送至養菌室后,由工人碼放整齊,在這里靜靜地為華麗“綻放”作著準備。這是廣水市吳店鎮湖北紅倉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代化集中制棒生產線上的一幕。
公司負責人攀曉楓介紹,公司香菇工廠化生產基地年制棒500余萬袋,擁有70個智能化香菇大棚,標準化生產車間、高標準滅菌車間、全自動接種車間、冷鏈養菌保鮮冷庫等設施一應俱全!皹藴驶、智能化生產大大促進了降本增效,香菇產業走這條路才能更好發展!彼錆M自信地說道。
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為推動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市按照集聚集約、提質擴量、轉型升級的思路,大力推廣“集中制棒、分戶出菇”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
據了解,截至2023年底,全市3萬袋以上的標準化、規;N植基地達到459個,規模超過100萬袋的香菇種植基地有7個,日生產能力1萬袋以上的集中制棒廠68個,年集中制棒能力8000萬袋以上,隨州香菇生產模式正在逐步從“庭院式”栽培向“規;狈N植轉變。
大棚入口處電子屏實時顯示溫度、濕度、光照等,菇棚內一排排架子整齊排列,香菇菌棒“住”在里面舒適地享受著適宜的環境,菌菇有的已張開傘柄,有的才剛冒頭,走進棚內一種香菇特有的芬芳撲鼻而來。這是隨縣殷店鎮塔兒山菌業有限公司的智慧大棚。該公司負責人李金國介紹,大棚安裝了自動控溫設備、自動灌溉系統,依托智能化設備、大數據應用,只需打開手機APP,就能隨時監測到棚內香菇生長情況,根據情況實時調節光照、溫度、濕度和通風,實現自動化控制。
“機械化、工廠化的生產技術,自動化、智能化‘集中制棒’和分區域、分品種‘分散出菇’模式是食用菌行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將努力做好服務,不斷提高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水平,推動隨州香菇產業在全國保持領先發展優勢!笔惺秤镁a業首席專家張祥龍說。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