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香稻
“炎帝親耕地、隨州稻米香”的俗語一直在廣為流傳。隨州香稻種植歷史悠久,早在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隨州志》卷十三就有種植香稻的記載,被美曰為香籽。
2016年8月,當代“神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到隨州調研,他說:“隨州的土質好、氣候好、水源好、栽培技術一流,是中秈稻最適宜的生長區域,這里的中稻產量高、米質好?!?019年,袁老在品嘗了隨州香稻后贊不絕口,欣然為“隨州香稻”題字。
“隨州香稻”源于獨特的香稻品種、肥沃的土壤、純天然水的灌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標準化的栽培方式。“隨州香稻”米粒細長、潔白晶瑩、香味濃郁,米飯香甜爽口、冷后不返生,堪稱色香味俱佳的米中珍品。
來源:隨州日報融媒體中心
編輯:伍雅兮 方老五
編審:陳曉林
監制: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