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樂文化,或是禮樂文明的一個集大成,我們可以說從追溯來講,最早是出的銅,到商代出現了銅的樂器,到西周時期,出現了甬鐘、編鐘等,然后西周王朝建立了禮樂文明,向周圍強烈輻射……”近日,在炎帝神農文化高端訪談中,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指出,禮樂文化是中國禮樂文明的集大成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骸霸钜,應該說他是我們目前能夠見到的西周或者周代的禮樂文明的一個最高峰的代表。曾侯乙墓的發現,讓我們了解了西周禮樂文明達到頂峰的狀態。而且最近,曾侯乙編鐘在申請人類記憶遺產,這個應該是很有可能申遺成功,國內國外凡是能夠聽到的都為之震撼。”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8000年前純粹的響器,到后來逐漸地成為禮器、樂器,其發展變化延續不斷,這其中就包含了炎帝祭祀的禮儀活動。
“這其實就是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的表達方式,通過增加我們的感召力、凝聚力,擴大我們的國際影響力,所以我覺得應該從禮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活動。”王巍說。
對于如何傳承發揚優秀的禮樂文化、傳統文化,王巍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拔矣X得要爭取創造一批好的音樂作品普及開來,最起碼有些特色的學校能夠演奏,然后有一些大型的、內容豐富的、高水平的國家級或地方院團,隨州應該有一個,得出作品,能夠傳誦開來,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王巍說。
甲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即將到來,王巍滿懷期待,“‘尋根節’對于我們文化的傳承,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我覺得每次參加都非常震撼,都是一個心靈的洗禮。這確實是一個聯系全世界華人的紐帶,讓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根在哪里,‘尋根節’可以說是全世界華人一個節日,也是一個心靈的進化和升華。”
作為甲辰年尋根節活動之一,炎帝神農文化高端訪談采取電視訪談節目的形式舉辦,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宮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馬平安、中央音樂學院特聘教授李幼平、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劉玉堂、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羅運環、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黃尚明、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王清雷等專家學者做客訪談間,圍繞“炎帝文化與中華文明”進行闡釋,暢談炎帝文化、炎帝精神、禮樂文化等時代價值,創新推動炎帝文化研究與弘揚、轉化與發展。
炎帝神農文化高端訪談由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隨州市政府主辦,由湖北廣播電視臺、隨州日報社、隨州廣播電視臺、隨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聯合攝制。訪談分為《炎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炎帝精神是中華文明的血脈基因》《禮樂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與靈魂》《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四期,截至5月28日,已連續播出三期。
(長江云新聞記者 張燃 通訊員 馮家園 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