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 琴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賦予隨州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全局使命,為隨州邁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指明了發展方向和科學路徑。
幾年來,隨州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以建設花園城市、壯大特色產業、實施強縣工程、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等為抓手,外修生態、內崇禮樂、產育特色、城增神韻、鄉村和美,繪就城鄉深度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圖景。
實施流域綜合治理筑牢鄂北生態屏障
一帶碧水環繞,房屋規劃整齊,基礎設施完善……近日,走進隨縣萬和鎮邱家大塆村,一幅和美鄉村新畫卷躍然眼前。
“㵐水邱家大塆段河道擴寬疏通后,莊稼保收了,環境更靚了,安全更有保障了,還多了一個休閑好去處。”談起小流域綜合治理,該村6組村民鄧小會深有感觸。
流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地理單元。隨州地處大別山、桐柏山和大洪山之間,地跨長江和淮河流域,有著“三山一廊”“七水多庫”“府淮正源”的山水源流特征,是維護武漢水安全、長江水生態的重要保障區域和重點聯動空間,也是鄂北糧倉和湖北優質農產品的主要產區。
我市深入實施流域綜合治理,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立足流域本底特征,結合“三生”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城鎮發展特征和水資源配置情況,劃分涢水、㵐水、淮河、澴水四個三級流域片區,形成了負面清單,也厘清了“該干什么、能干什么”的發展方向。
總投資3.93億元的府澴河流域系統治理(隨州段)一期工程,7個土建施工標段已全部開工建設,到位資金1.05億元;鄂北水資源配置二期配套工程、隨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隨中灌區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快實施,統籌提升防汛抗旱、糧食綜合生產、飲用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生態涵養能力,筑牢鄂北生態屏障,為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提供水安全支撐。
產育特色城增神韻基礎更牢品牌更強
今年“五一”,位于隨州城北明珠公園的“花間”玫瑰園驚艷亮相。以玫瑰園為“珠心”,一座用地近200畝,涵蓋英式主題花園、健康環線、互動體驗區和生態休閑區在內的開放式公園呼之欲出,市民游客爭相打卡。
城市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市深入實施花園城市建設行動,謀劃總投資529億元的177個城市重點項目,推進老城提升微更新、花溪擴容提品質、城南新核提能級、南北聯動優布局,形神兼備打造花園城市,持續提升城市吸引力、集聚力。
2023年,總投資125億元的124個城市重點項目全面開工建設。這一年,實施供排水、燃氣管網等更新項目11個,完成各類管網改造191公里,㵐水二橋啟動重建,白云大道西段、沿河大道北段等10余條城市道路建成通車,改造背街小巷43條,城市安全韌性持續提升,公共設施配套不斷完善。
草甸子歷史文化街區、西護城河文化長廊、文峰里特色商業街等一批城市亮點工程,打造“老隨州的回憶地、新隨州的會客廳”,讓市民在城市的煙火氣里觸摸歷史,在花園城市里享受幸福生活。
推動曾隨一體化發展,由隨州曾都城區延伸至隨縣城區的沿河大道高標準完成;隨縣濱河東路建成通車,厲山大道、老316國道改造連通,提升了縣城交通暢通能力;曾都區加快明珠新城建設,完成㵐水河東岸生態環境提升工程,為城市增添新亮點;廣水圍繞“秀美應山、詩畫廣水”,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和管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產業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市以專汽、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鞏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體優勢,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在固本興新中持續提升產業支撐力、競爭力。
全面實施“1335”專汽轉型升級行動,專汽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延伸,加快建設全國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車生產基地。農業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兩香一油”“美食四寶”等優勢產品從“賣原料”向“賣精品”“賣品牌”轉變,農產品品牌和出口優勢持續鞏固放大。文旅深度融合,五大重點旅游片區呼之欲出,“休閑度假到隨州”成為向往的詩和遠方。
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向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加速崛起,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形成多級支撐,塑造發展新優勢,為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功能完善服務下沉推進城鄉均衡發展
縣城處于“城尾鄉頭”,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
我市深入推進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完善縣城功能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就地城鎮化。以提升三級政務服務、優化城鄉公共服務、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切入點,統籌縣鄉村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平臺、資源、服務下沉,提高供給質量、擴大覆蓋范圍、縮小城鄉差距。
“以前醫療轉診手續必須到鎮上辦理,現在有村里的服務專員幫忙辦,大大節約了時間和路費!痹趶V水市廣水街道駝子村便民服務大廳,辦事群眾高興地說。
我市不斷加強基層政務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大力推進資源、服務、平臺“三下沉”,目前全市有118項高頻服務事項下沉到鄉鎮(街道)、村(社區),各級便民服務大廳(服務室)均全面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努力實現群眾就近辦、一站辦。
“市中心醫院派了好多專家下來,我現在不用去市區看病了,很方便!”近日,在隨州市中心醫院隨縣醫院看完專家門診的李先生說。
40余名市級名醫專家進駐隨縣常年開展坐診和技術幫扶。該縣成立了隨中、隨南、隨北3個醫共體,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
以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為重點,深入推進教聯體、醫共體、養聯體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公共服務建設,推動縣鄉村三級基本公共服務均衡供給。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的有效途徑。隨縣充分利用覆蓋全域的供銷網絡,整合鄉投公司、郵政、交通、快遞物流等多方資源,構建起縣鎮村農業生產“三級服務體系”?h級農業服務綜合平臺公司,共鏈接系統344個莊稼醫院、30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17個行業協會,形成了“統一標識、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定價、統一標準”的統一管理體系,為發展特色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去年底,該縣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獲評全國典型案例。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共同締造和美鄉村
“1萬棒!”“3萬棒!”……3月27日,廣水市郝店鎮關店村共享菇園認購大會上,認購聲不絕于耳,105萬棒菌棒被搶購一空。
兩年多時間,關店村借助鄉村合作公司壯大花菇產業,不僅實現村集體40萬元債務清零,還盈利47.3萬元,戶均增收10萬余元,“空殼村”蝶變“先進村”。
創辦鄉村合作公司是隨州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自2021年以來,我市以鄉村合作公司為載體,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共同締造推進鄉村蝶變,實現集體增強、農民增收、農業增質、治理增效、鄉村增色。
一組數據為改革發展成效寫下注腳:2023年,全市納入統計的967個村(社區)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大于10萬元以上的有816個,占比84.38%。以廣水市為例,年收入超過100萬元的村數量較2021年增加了10倍。2023年,該市211家村級合作公司經營收入2.15億元、利潤4121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2137萬元,發放村民務工報酬3225萬元。
集體經濟發展為和美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物質支撐。曾都區萬店鎮新中村,環境面貌由內而外煥然一新,村黨支部書記王金星道出緣由:“合作公司實現了村集體增收,讓村里各項建設有了底氣,讓群眾參與有了動力!
荷包鼓了,村莊美了,人心齊了,隨州鄉村發展活力奔涌。
當前,全市上下正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部署,按照市委五屆九次全會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建設,錨定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目標定位,加快建設鄂豫融通與漢襄橋接的花園城市、府淮源頭安全保障區、全國專用汽車與應急產業轉型引領區、全國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出口基地、禮樂文明傳承和休閑度假目的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隨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