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廣大民營企業奮力拼搏、蓬勃發展,使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福建省泉州晉江召開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進一步釋放了國家層面堅定不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鮮明信號。
5月23日,中共隨州市委五屆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學習“晉江經驗”推動新時代隨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強調要學好用好“晉江經驗”,厚植民營企業發展沃土,持續激發民營經濟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打造新時代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隨州樣板”。本報推出“民營經濟發展‘晉江經驗’解讀”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全面協調發展:發展為民 發展惠民
——民營經濟發展“晉江經驗”解讀之五
全面協調發展是“晉江經驗”的核心內涵,晉江的全面發展之路,正是這一思想指導實踐的生動范例。
“六個始終堅持”與“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的要求為晉江建設和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勾畫了協調發展的實踐路徑。20多年來,晉江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不斷完善城市配套、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大力推動產城融合,實現了以產聚人興城、以城留人促產。晉江市從最初單一的經濟發展,拓展到產業、城市、生態、文化等全面發展。
晉江的發展也曾面臨不協調、不全面的問題。比如,工業化快速發展,但城市化建設一度滯后,導致“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區域人口密集,醫療衛生服務不能滿足就醫需求;陶瓷產業風生水起,卻也造成“稻穗低不下頭,龍眼結不了果”的嚴重環境問題。
“晉江經驗”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理論體系,很早就蘊含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思想內核,也成為當地政府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自覺追求。
在“晉江經驗”指引之下,晉江不斷加強改革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從培育高新產業,推動集成電路、石墨烯、新能源等產業發展,到承辦世界級體育賽事,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從加強城鄉一體化統籌,實現城鄉面貌脫胎換骨,到構建日益完善的民生體系,突出“待遇均等化、保障全覆蓋”;從推進生態修復、整治落后產能,到保護傳統文化、深化文明創建,晉江逐漸向現代化城市蛻變,不斷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為了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晉江突出工業化和城市化互促共進,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2012年以來累計實施省、市城鎮化項目500多個,完成投資800多億元,走出一條生態高顏值、發展高素質、生活高品質的“產城人”融合發展新路。
為了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晉江623家石材加工企業集體退出,66家皮革加工廠整合成4家規模化皮革企業,建陶企業全部使用天然氣替代,實施全流域治理。
為了全力做大民生福祉,晉江每年將超七成以上本級財力投入民生,全力擴大高品質民生供給,讓老百姓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在家門口享受高端醫療,養老服務全覆蓋,“居住證”制度讓110萬外來創業務工人員享受30項市民待遇。
為了面向全球實現開放發展,晉江始終以開放的胸懷力推企業走向國際化,恒安集團布局海外營銷中心,設立洲際生產基地;安踏集團開展品牌并購戰略,入股日本“迪桑特”公司……目前晉江已有上百家制造企業直接在海外設廠,參與全球化分工,“晉江品牌”正在代言“中國制造”。
如今的晉江,城鄉面貌改天換地。晉江以“全市一城、城鄉一體”的布局推進城市建設,改變“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的“特大鎮”舊貌,打造“讓本地人留戀、讓外地人向往”的中小城市樣板。晉江積極承擔起48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不斷大膽突破、主動作為,在經濟體制、行政審批制度等領域探索出多項改革經驗。在優良政企互動傳統的推動中,在“親清”關系氛圍的呵護里,民營企業家也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實業,不斷涌現出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發展,最終是為了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皶x江經驗”,致力于全面發展;晉江實踐,彰顯了協調理念?!皶x江經驗”協調發展的探索與實踐,是晉江不斷取得發展新成就的原因所在。
從“閩南晉江”到“世界晉江”,“晉江經驗”不僅與時俱進持續創新發展,在空間上更是走出一縣范圍,成為影響更為廣泛的實踐參照和思想資源,為全國縣域經濟的發展、中小城市的建設,提供著可供學習借鑒的寶貴經驗。
文字:隨州日報
圖片:福建日報
編輯:伍雅兮
編審:陳曉林
監制: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