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生態良好的網絡環境,守護億萬網民澄明純凈的精神家園。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自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網絡空間,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網絡用戶。然而,準入門檻過低、制度的不完善、監管約束不力等原因,讓自媒體內容“泥沙俱下”,標題黨、低俗暴力、虛假事件、惡意蹭熱點引流等有害信息充斥屏幕,橫行網絡,使得網絡空間雜草肆意蔓延,生態惡化,嚴重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權益,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整治自媒體亂象勢在必行。
此次“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聚焦自媒體自導自演式造假、不擇手段蹭炒社會熱點、以偏概全設置話題等五方面重點,以加強重點平臺和重點環節管理、加強“自媒體”賬號全流程管理、加強信息來源標注展示等四方面為抓手,嚴厲打擊漠視人民利益、違背公序良俗、擾亂公共秩序的網絡行為,堅決清除網絡“毒瘤”,重塑互聯網健康肌體。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打造風清氣正、安全有序的網絡空間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首先,作為自媒體從業者,需要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摒棄流量為王的思維,謹言慎行,抵制“按鍵”傷人,嚴防禍從口出。同時,積極提升自身媒介素養,堅守道德操守,講述可信、可敬的故事。其次,自媒體平臺應把好審核關,加強監管,健全常態化管理制度機制,杜絕謠言,蹭熱度、惡意炒作、利用弱勢群體變現等不良內容的發布,運用技術+人工的審核方式,確保用戶發布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對違規賬號加以警告處罰,情節嚴重者及時封禁賬號,以免發酵成不可收拾的網絡風暴,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最后,政府要以法為綱,建立和完善互聯網相關法律,督促平臺完善“自媒體”注冊、運營、關閉等環節管理細則,持續推進全國網信行政執法體系建設,以法治力量保障網絡空間清明純凈,全力走好依法治網之路。
網絡無形而道德有邊,流量無限而法律有界;ヂ摼W不是肆意妄為,自說自話的法外之地,自媒體亦不是“自由體”,切不可為博流量、吸眼球、漲粉絲失去底線,淪為網絡風暴的始作俑者和幫兇。我們要嚴守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堅決抵制自媒體亂象,抑制其野蠻生長,持續凈化優化網絡生態,守護好網絡世界的“綠水青山”。
作者:伍家鄉鑫鼎社區 周文莉
特別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三峽宜昌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