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究竟為什么會被騙?
難道真的因為他(她)
頭腦簡單、思想單純
或者不夠聰明、太愚笨?
其實都不是!
如今的詐騙團伙
組織嚴密 層級分明
呈公司化專業化運作
還不斷有新技術加持
讓人防不勝防
原創微短劇《詐裂》
以真實案例為基礎
由湖北省反詐中心民警編劇并參演
揭示了電詐騙局的這些真相
緊盯人性弱點精準詐騙
詐騙手法不斷更迭換代
劇中,不法人員在實施詐騙的過程中就使用了AI新技術手段,提醒大家對此要提高警惕……
冒充類詐騙花樣繁多
近年來,冒充公檢法、冒充客服、冒充領導或熟人等冒充類詐騙案件高發。從其完整的詐騙手法來看,每一場冒充類電詐騙局,都可以寫成一出“舞臺劇”。騙子通常偽裝成公安民警、快遞員、商家等各種平臺客服、公司或政府領導、學校老師、家人朋友或同學等,讓受害人放松警惕,再準確說出相關信息進行迷惑,因此很容易得手。
此類詐騙套路多樣且形式多變,大家務必提高警惕,特別是對方有轉賬需求時,一定要多方核實身份。一旦被騙,應當保留好聊天記錄、轉賬等證據第一時間報警,切勿相信所謂的律師和網警。
劇中,騙子冒充尋人機構客服,謊稱知道失蹤人員下落,主動聯系楊大姐,以先付錢后告知其兒子詳細情況的手段實施詐騙……
求職謹防誤入陷阱
劇中,年輕人小兵因為找工作被人騙進電詐團伙,被迫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一旦“業績”不達標,或者不聽從安排,就會挨打、關水牢,連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
被騙后,楊大姐該怎么辦?
她找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兒子沒?
小兵能否逃離電詐窩點?
警方抓住詐騙分子了嗎?
大家趕緊在微短劇
《詐裂》中尋找答案
↓↓↓
然而,在對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高壓打擊治理態勢下,仍有犯罪分子鋌而走險,加速迭代詐騙手法,令人防不勝防。因此,廣大群眾要不斷增強防騙意識,了解最新電詐手法,保護好自身財產安全,避免賬戶信息、身份信息等泄露。此外,大家還要積極參與到預防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行動之中,協助相關部門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工作。
這些年來,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團圓”行動,全力偵破拐賣兒童積案、全力緝捕拐賣兒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改革開放以來失蹤被拐兒童,取得了顯著成效。3月18日,全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部署會召開,再一次發出“依法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堅決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動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