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公布,車云山毛尖制作技藝被納入名錄。
車云山毛尖屬綠茶品類,產于隨縣草店鎮車云山,與中國名茶信陽毛尖同根同源。車云山種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盛于唐、興于宋,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了較大發展。車云山處于大別山和桐柏山交匯處,海拔700余米,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造就了車云山毛尖茶的良好品質。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車云山茶農不斷探索提升制茶工藝,形成了一套獨特精湛的制茶技藝,制作出的茶葉形、色、味俱佳?!败囋粕絺鹘y炒茶過程,分生鍋和熟鍋兩種,具體流程有殺青、攤涼、抓條、甩條、烘烤等十幾道工序,并通過口傳心授,代代相傳,沿續至今。”老茶農周國啟說。
良好的茶葉品質,精湛的制作技藝,使車云山毛尖茶在茶葉品類中出類拔萃,聲名遠播。1915年,車云山毛尖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97年榮獲“中國國際茶會金獎”。
草店鎮政府負責人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制茶技藝由手工炒茶向機械化制茶轉變,但車云山傳統炒茶工藝作為文化遺產,承載著文化記憶,彰顯了車云山茶農的智慧。下一步,該鎮將對其加大保護和傳承力度,進一步申報省級非遺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