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李琳先天不能說話,只能聽懂別人叫她名字。2007年6月底,時年33歲的李琳在外出買藥后不知所蹤。家人四處尋找未果,隨后報警求助。廣水市公安局十里派出所采集了李琳父母和近親屬的DNA信息送入隨州市公安局技術室檢驗入庫比對,因當時樣本庫數據有限,并未比對成功。17年歲月變遷,廣水市公安局從未停止過尋找李琳。今年8月,十里派出所接到隨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推送信息:李琳近親屬DNA比中了湖南省一周姓女子。民警迅速圍繞該周姓女子身份和家屬信息開展研判,并成立工作小組,啟動調查取證工作。因時間跨度長、兩地相隔遠,且失蹤人員情況特殊,廣水市公安局高度重視,派出十里派出所教導員劉俊華和民警朱傳新奔赴湖南省衡陽市開展尋人和調查工作。8月21日18時許,經過兩天時間的長途跋涉,民警終于在湖南省衡陽市某縣找到了正在某工廠務工的李琳。見到民警到來,李琳起初有些茫然?!?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578px;text-wrap: wrap;">李琳,我們是廣水的,是你家鄉那邊的民警,專門來找你的?!?span style="color: rgb(46, 82, 164);letter-spacing: normal;line-height: 1.59em;">民警熟悉的鄉音喚醒了李琳的記憶,李琳瞬間淚流滿面。民警對其耐心安撫后展開多方調查,逐漸理清了李琳失蹤前后的遭遇。2007年6月,因為父親突然生病,李琳著急坐車去鎮上買藥,結果回來的時候,因不識字、不會說話,無法與人溝通,她乘錯了車,去往了離家相反的方向。李琳始終找不到回家的路,后四處流浪,以乞討為生。在流浪過程中,李琳遇到了湖南籍聾啞男子陽某,便與陽某一起流浪生活,隨后育有三個子女。2018年,當地村委會考慮到李琳生活困難,便建議李琳以周某娥的名字落戶在衡陽市某鎮陽某的戶口上,享受國家低保補貼。后來,陽某離家務工失去音訊,子女交由陽某的哥哥撫養,李琳則在鄰近地區工廠內打工維持生活。經過民警調查,基本排除李琳被拐賣的可能。8月23日,民警立即組織李琳的近親屬、村委會和街道辦干部來到派出所,告知了李琳的近況。為了安撫家屬情緒,民警現場組織李琳與家人的視頻通話。隔著屏幕,不會說話的李琳認出了家人,不停打著手勢,妹妹李華再也控制不住,淚如雨下。“母親已經70多歲了,聽到姐姐要回來的那天,幾乎高興得一夜未眠。”妹妹李華說,姐姐失蹤后音信全無,這件事成了母親的一塊心病。“她常對我說,又夢到小琳了。”經過湘鄂兩地警方及村委會的溝通,8月28日,李琳終于踏上了回家之路。8月29日下午,在外流浪了17年的李琳回到了廣水。見到失蹤17年的姐姐李琳(化名),妹妹李華(化名)眼淚奪眶而出。如今,一家人得以團圓,妹妹李華專程制作了一面錦旗,和家人一起送到了十里派出所。“多虧了辦案民警,現在技術手段先進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謝謝你們找回我女兒!”李華的母親說到動情處,止不住淚流,一下跪倒在十里派出所院內,想給恩人致謝。“快起來快起來!”十里派出所民警朱傳新一把將老人拉起來。李琳(化名)家人及其所在村村委會為十里派出所送來錦旗,并向辦案民警連連致謝。據十里派出所教導員劉俊華介紹,得益于基層民警前期扎實采樣,隨州、廣水兩級公安聯動和外地警方的密切配合,今年以來,十里派出所已幫助8名失蹤人員歸家團圓。
來源:湖北日報(記者:劉鈺楊) 湖北日報客戶端廣水頻道通訊員 徐雯雯
編輯:雅兮
編審:陳曉林
監制: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