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
作為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
中國專汽之都
中國編鐘之鄉
中國香菇之鄉
中國風機名城
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
一張張閃光的名片
砥礪奮進的七十五載
記錄著隨州這座城市奮進的足跡
和發展的蝶變!
這里是隨州
肩負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歷史使命
正以特色提優勢
以創新增動能
以實干聚合力
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迸發新活力
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01
經濟總量不斷攀升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新中國成立初期,195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僅1.25億元。新中國成立以來,隨州人民經過艱苦奮斗,隨州由農業大縣蛻變為工業強市。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30.85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065倍,年均增長10.3%,實現歷史性跨越。分階段來看,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之前,為徘徊增長期。1978年地區生產總值為4.99億元,1953至1978年年均增長5.5%。改革開放至2013年,為高速增長期。改革開放以后,隨州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充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全市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
1979至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保持了35年年均15.0%的高速增長,增長速度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自2013年以后,全市經濟步入中高速增長期,經濟發展由總量擴張型逐步向質效并重型過渡。
02
產業體系變革躍升
產業結構持續調整
新中國成立初期,隨州經濟基礎非常薄弱,經過7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具有隨州特色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國民經濟產業體系。尤其是地級隨州市成立以來,隨州市依靠自身產業資源優勢,走出一條差異化特色發展之路,一二三產業結構不斷變革,產業層次不斷躍升,三次產業結構由建國之初1952年的88.5:4.7:6.8調整為2023年的14.3:41.4:44.3,朝著構建現代化經濟產業體系邁出堅實的步伐。
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農業經濟由以糧食生產為主的種植業經濟向多種經營和農林牧漁全面發展轉變。2023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5.40億元,是1949年的139.2倍,年均增長6.9%。實現糧食產量147.37萬噸,是1949年的5.7倍,年均增長2.4%。
工業經濟增添新動能。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市工業發展生機盎然、活力十足。從建成“汽車機械、醫藥化工、紡織服裝、食品卷煙、電子信息”五大產業支柱到擦亮專汽之都、現代農港、謁祖圣地、風機名城“四張名片”,構建特色引領、梯次發展的“2236”產業集群,全市工業經濟不斷打破自身舒適圈,奮力打造全省特色增長極,推動優勢產業引領性發展、傳統產業高端化發展、新興產業突破性發展。2023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1949年的3.2萬倍,年均增長15.0%。
內外貿易煥發新活力。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經濟昌盛和市場體制變革,全市貿易迅猛發展。消費市場越發繁榮活躍,消費層次不斷躍升,消費體系日益完善,汽車、住房、通訊、文化、教育、娛樂、健康、旅游等成為消費主流,電子商務應運而生,推動消費裂變增長。202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949年的3166.1倍,年均增長11.5%。出口總額在1956年實現“零”突破,到2022年達到18.72億美元的最高峰,1957至2023年年均增長17.9%。進口總額在2001年實現“零”突破,2002至2023年間年均增長15.3%。
服務供給取得新突破。現代服務業隨著消費市場需求擴張駛入發展快車道。2023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為1952年的6915.6倍,年均增長13.3%。旅游業迅速成長,2023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數2998.93萬人次,同比增長22.1%;旅游收入193.20億元,同比增長28.5%。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1949年的152.2萬倍,年均增長21.2%。
科技創新凸顯新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將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實力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23年,全市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1家,認定數實現歷史破百,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34家,同比增長34.5%。2023年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達3.01億元。
文化產業謀求新發展。2023年,全市共有文化機構63個,電影院14個,公共圖書館4個,公共圖書館藏書60.7萬冊,博物館5個。新時代隨州堅持創造性挖掘和提煉本土特色文化,推陳出新打造核心文化新IP,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彰顯城市形象和魅力、浸潤文化產業,持續擦亮炎帝神農、曾侯乙編鐘兩張世界級文化名片,知曉度和美譽度得到明顯提升。
03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生態環境更加宜居
1979年國務院批準隨州建市,隨縣、隨州市并存。1983年撤隨縣并隨州,隨州城市建設大發展起步。2000年,地級隨州市成立,城市建設迎來發展新機遇。
城市建設持續推進。自成立地級市以來,全市始終把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項目建設、培植發展后勁作為工作重點。2001至202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年均增長14.9%,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4.6%。2023年建筑業總產值為2000年的23.1倍。近年來,公路、鐵路、供氣供電等基建投資,歐亞達家居廣場、解放路里外里商業街、文峰里特色街區等商圈投資,曾都區創業孵化園、高新區長江產業現代化工產業園、隨縣華美恒業產業新城等產業投資,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注入更強動能。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2023年,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3784公里,是2000年的3.8倍。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40.9萬輛,是2000年的37倍,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36.8萬輛。市轄區年末供水總量4999.6萬噸,是2000年末的2.1倍。市轄區供氣總量8104.1萬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3552.3萬立方米。
生態環境更加宜居。2023年,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5525.23平方公里,是2000年的3.6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85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7.3%。工業二氧化硫比2000年下降95.1%。2023年全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99%,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2.7%。
04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幸福隨州步伐堅實
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年,隨州人民從吃不飽穿不暖到實現小康,收入來源日益多元,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23年,隨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012元,是1949年37元的621.9倍,年均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7684元,是1978年534元的70.6倍,年均增長9.9%。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提高,居民生活消費層級明顯升級,從解決基本溫飽問題到追求綠色營養化,從穿衣保暖到追求時尚個性化,從居住擁擠到住房舒適化,從交通閉塞到出行通訊便利化。2023年,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服務型消費支出增長明顯:城鄉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分別為2473元、2199元,分別比2000年增加2315元、2138元;城鄉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分別為2823元、1678元,分別比2000年增加2664元、1611元;城鄉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支出分別為3634元、2232元,分別比2000年增加2999元、2012元。
典籍中的隨州
文物中的隨州
遺跡中的隨州
在穿越時空、融通古今中煥發新生
隨州,這座城市
正以它獨有的方式
講述著屬于自己的故事
它的發展,讓人期待
它的未來,讓人憧憬
來源:隨州日報 隨州市統計局
編輯:雅兮
編審:陳曉林
監制: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