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劉詩詩
泰晶科技生產的音叉晶體諧振器成功入選國家級單項冠軍產品,共富牧業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年來,隨州民營企業捷報頻傳。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隨州民營企業循“新”出發、向“新”而行,堅持技術革新、模式創新、產品更新,爭當行業小巨人、隱形冠軍;黨委、政府持續優環境、強服務,加快引導民企搶抓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制造“煥新”,提升發展能級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產業,只有不積極創新的產業。
作為“專汽之都”和“香菇之鄉”,隨州的專汽和香菇產業如何轉型升級?
專汽向“新”而行,圍繞純電動、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3條技術路線,上裝升級、底盤換電、智慧賦能3條發展路徑,搶占新能化、智能化、網聯化賽道。以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為代表的新興產品矩陣加速成型,環衛車、高空作業車、房車等8個單品銷量全國第一,全國每7輛專汽就有一輛“隨州造”,涌現了航天員醫監醫保車、“吹雪大王”、“雪地熨斗”等一大批“黑科技”產品。
“兩香一油”提質發展,隨州香菇醬、濃縮汁、多糖口服液等精深加工產品出口暴增,出口額超10億美元、占全國同類產品總量三分之一;隨州香稻以“雙訂單”和好工藝留住純正米香,價值成倍增長;隨州油茶示范項目獲5億元中央財政獎補,贏得新一輪發展紅利。
技術改造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我市深入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一大批民企“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推動產業邁向高端。
新楚風公司全球首款千公里續航氫燃料電池干線物流重卡重磅發布,被譽為商用車領域的“特斯拉”。程力集團已開發26款上裝底盤一體化新能源環衛車,形成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品源公司萬噸調味品智能化流水線,一天能炒制100多噸香菇醬,一分鐘有400罐香菇醬下線。品源公司董事長羅圓說:“通過技術創新研發新品,打造品牌,提升了競爭力!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是創新。近年來,隨州民企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打下堅實基礎。
固本“興新”,激活發展引擎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之一。隨州新興產業領域民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拔節生長,向新而行。
泰晶科技自主研發的基于MEMS工藝的微型音叉晶體諧振器填補國內空白,音叉晶體諧振器國內占比穩居行業第一,北斗導航關鍵器件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項目。
犇星新材料每年投入研發經費1億多元,進軍新能源、生物材料、環保建材等方面的“無人區”,開辟新賽道。該公司與武漢科技大學簽下1.5億元技術交易大單,打破全省紀錄。
“雙碳”戰略下,隨州搶抓機遇,布局建設青春化工產業園,形成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鏈式”發展格局,一批含新量、含金量高的新材料民企持續壯大,構建了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斯諾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已基本建成,競逐新能源新材料賽道。斯諾公司現場負責人明明介紹:“斯諾隨州項目對產業鏈上下游高度整合,將人造石墨產業鏈集中打造在一個生產基地中。”
我市積極落實“數化湖北”行動,布局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加快完善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系統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打造重汽華威、凱力專汽等一批5G全連接工廠。
隨著民企的發展壯大,隨州新興產業增長的動能更加澎湃。越來越多的民企成為行業領跑者,一批“小而專、小而尖、小而特”的民企脫穎而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95家。
全力“育新”,塑造競爭優勢
良好的環境是民企創新發展的“肥沃土壤”和“陽光雨露”。
近年來,我市從政策惠企、項目補貼等方面多點發力,支持引導民企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業態,大力實施以智能化、綠色化、安全化為重點的新一輪技術改造,加速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能級。
——給政策、增投入。先后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二十條措施》《關于支持新一輪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激發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活力。近三年,累計爭取高質量發展專項、試點示范獎勵等各類政策資金6億余元。去年,市政府拿出1200萬元支持我市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真金白銀”提振企業投資信心。
——搭平臺、創條件。搶抓我省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的機遇,積極謀求與7大省級供應鏈平臺合作,牽手湖北交投集團、農發集團、宏泰集團等企業,高質量建設專汽、香菇產業供應鏈體系。支持鏈主企業牽頭建設隨州智慧供應鏈產業園、湖北熱干面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好用好國家專汽質檢中心、武漢離岸科創中心等高能級平臺,塑造競爭新優勢。
——強服務、練內功。鼓勵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用好省級“科技副總”政策,引導企業“揭榜掛帥”,強化省級制造業創新平臺支撐引領,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主動收集企業技改需求,為企業找準技改突破點,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發展動能。
回首過去,隨州民營經濟活力凸顯: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有9家為民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34家,民營經濟為我市貢獻了70%以上的創新成果,培育18件全國馳名商標和大批湖北省精品名牌。
展望未來,隨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期。隨州將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民企向新而行、乘風破浪,不斷開創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