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通訊員袁松)隨縣是我市香菇產業發展主陣地。近年來,隨縣以供應鏈建設為抓手,運用多種專利技術,引領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
7月30日,在正在建設中的隨縣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看到,占地數百畝的香菇高效種植示范基地格外耀眼,一座座標準化的香菇大棚整齊排列,工作人員正在搶抓工期進行最后的下水道鋪設、道路硬化、香菇架搭設工作。
據隨縣鄉村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強介紹,產業園項目現已流轉236畝土地,計劃投資5800萬元,分兩期建設210個標準化智能大棚,竣工后香菇種植規?蛇_210萬棒。其中,一期項目占地100畝,投資2500萬元,建設100個大棚和10個生產用房,目前已基本完成80個大棚建設,正在進行園區道路硬化和相關設施設備的調試工作 ,即將投入生產。
走進建設中的香菇標準化大棚,整齊劃一的香菇架,透水透氣的紅磚地面,各種自動化的溫度、濕度等檢測設備,處處細節體現了隨縣在香菇種植方面的專業與用心,其中更是運用了多項專利技術。隨州菇鮮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逵介紹說:“這里運用了全自動技術,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只要超過標準,便會自動通風。而且系統還能自動調節空氣濕度,更利于產出花菇。”
早在設計之初,產業園就堅持農旅融合、創新發展目標定位,對隨縣現有規;、設施化、智能化種植大棚進行全面總結、優化、提升,設計出最新的、適合種植“隨縣花菇”的大棚設計方案,只為給香菇生長提供最優質的環境,提高大棚利用率,降低種植戶運營成本,增加收益。
據悉,項目建成后,隨縣計劃探索多種經營模式,促進種植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廣泛運用各種先進生產技術,不斷提高隨縣香菇種植效益,促進鮮菇銷售、廢菌棒綜合利用以及縣城人口就業。
沈強說:“ 我們將采取兩種運營模式,一是租賃的模式,以每棒不低于1元的價格,將菌棒租賃給有需求的鄉鎮合作公司或者小規模種植戶;二是合作的模式,與種植大戶合作 ,由鄉投公司提供櫟木,委托大戶制棒、管理、經營,這種新模式可減輕種植戶的前期成本,促使他們擴大種植規模,實現香菇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進一步做強隨州香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