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劉詩詩 通訊員 何志國 王有江
專汽是隨州工業產業的根基與靈魂,是隨州城市的品牌和驕傲。
從上世紀60年代3家專用汽車廠起步,歷經60余載賡續傳承,隨州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商用車底盤和專用車銷售中心,專用車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10%。
一張張閃亮的名片見證著隨州專汽產業的奮進足跡——“中國專汽之都”“國家應急產業(專用車)示范基地”“國家專汽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示范區”……
今年前三季度,隨州專汽產量達11.7萬輛,總產值同比增長9.6%,以第一支柱產業的姿態持續引領隨州產業發展。
金秋時節,記者探訪隨州專汽產業,看它一路如何走來。
壯大:30公里專汽長廊集聚220家規上企業
“穿越”時空隧道,縱觀60余載的發展,隨州專汽產業經歷了從起步培植到國企改制到集群發展的歷程。
起步培植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2000年,楚風、馳樂、天風3家專汽廠為專汽產業孕育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人才和市場;
改制陣痛階段——2001年至2005年,深化企業改革,專汽企業突破百家,產值接近百億元,專汽產業成為全市支柱產業;
集群發展階段——2006年至今,民營經濟迸發活力,隨州專汽產業綜合實力躍居全國前列。
2004年,湖北元通與東風汽車合作,組建東風隨州專用車公司,開辟了隨州專汽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歷史先河。一石激起千層浪,重汽、中車等50余家知名企業慕名而來,搶灘隨州。攀高結貴,與央企、上市公司戰略重組,形成“鯰魚效應”,隨州專汽產業實現裂變式發展。
如今,沿著316國道,30公里的專汽長廊氣勢恢宏,220家專用車及零部件規上企業坐落于此,可生產八大類1.7萬個公告的產品、1000多個品種的汽車零部件,全市專汽年產量近20萬輛。
“從掛車到改裝車,從自主研發到合資合作,從產品內銷到走出國門,一個個華麗轉身的背后,包含著多少創業的艱辛!”新楚風汽車工會主席賀衛東從1985年便一直在專汽領域工作,他感嘆,“真沒想到隨州專汽產業能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
近年來,隨州專汽領域相繼斬獲11塊國家級金字招牌,先后承辦10多場國家級、省級行業盛會,隨州已發展成為全國具有引領力的專汽之都,成為湖北“漢孝隨襄十”萬億汽車走廊重要節點城市。
在汽車行業加速邁向電動化、智能化之際,世界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的良好機遇。隨州順應發展大勢,出臺了“1335”專汽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方案,聚焦上裝、底盤一體化集成目標,純電動、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3條技術路線,上裝升級、底盤換電、智慧賦能3條發展路徑,物流、環衛、應急、文旅、;5大類重點專汽產品,實施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加快專汽產業向新能化、智能化、場景化、應用化方向轉型,提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優勢。
到2026年,專汽年產量力爭超過25萬輛,新能源專用車占比達到20%,專汽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轉型:新能化智能化網聯化催生“高精尖”
新楚風49噸氫燃料電池物流重卡樣車下線,氣態氫續航超過1000公里;泰晶科技北斗導航關鍵器件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項目,車規級晶振產品通過系列車規芯片平臺認證……
近年來,隨州緊盯新能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以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為突破,加快專汽產業轉型升級,一批“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高精尖”產品不斷涌現。
隨著“雙碳”戰略有序推進,新能源技術加速迭代,隨州專汽產業迎來爬坡突圍、轉型升級的關鍵“風口”。
隨州積極搶占新能源賽道,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新能源專汽鏈式發展、產能升級,逐步形成“電動+氫能”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當前,隨州有程力集團、湖北新楚風2家新能源整車資質企業,齊星等86家專汽資質企業均可以配套生產新能源專用車,產品涉及環衛、物流、工程、應急、旅居等5個類別175個公告品種。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隨州加大與高校院所的科研合作,發揮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隨州武漢理工大學工業研究院、湖北應急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科技創新優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關鍵技術攻關、產品試制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全面實施“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培育行動,不斷提升專汽企業創新能力、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目前,隨州共有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專汽企業69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14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專汽企業5家,航天員醫療保障車、應急救援指揮車、智能折臂吊車等高附加值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程力、江南、楚勝等20余家企業加入隨州工業互聯網平臺。
程力集團生產的醫監醫保車,多次為航天員返回地面提供醫療保障;江南專汽的壓縮空氣泡沫系統(CAFS)打破國外壟斷,應急通訊指揮車單臺售價突破千萬元;博利特汽高空系留無人機消防車、江威專汽智能折臂吊等填補國內空白。
出海:“朋友圈”擴大至130個國家和地區
從2005年專汽出口實現“零突破”,到沿著“一帶一路”摸索闖出新市場,隨州專汽出口隊伍不斷壯大、產品愈加豐富、市場加速拓展,正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隨州推動本土企業與東風集團、中國重汽等央企國企戰略重組,推進集團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充分借助央企國企技術、人才、資金、銷售渠道等優勢實施“撐桿跳”,專汽產業“借梯上樓”、向“遠”而行。重汽華威借力中國重汽渠道優勢,打開俄羅斯、印尼、馬來西亞等市場。許繼三鈴依托許繼集團資源優勢,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與國家電網形成穩定供貨關系。
立足專汽產業資源稟賦,隨州全力育主體、暢通道、拓市場,助力專汽“揚帆出!。
培育骨干企業,整合各類資金,引導更多“活水”,按照“1335”發展思路,助推專汽產業鏈、供應鏈升級,提升隨州專汽的國際競爭力。目前,隨州整車出口資質企業達53家,占全省總量50%以上,有出口業績的專汽及零部件企業達61家。
搭建“外經貿融合發展隨州專汽對接平臺”,鼓勵企業抱團央企、借船出海;與霍爾果斯口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提升專汽出口通關便利化水平;開展海關AEO高級認證培育、指導知識產權保護海關備案等,助力隨州專汽拓展海外市場。
隨州專汽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嵌入全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數據顯示,隨州專汽國際“朋友圈”已擴展至1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月,隨州專汽產量達11.7萬輛,總產值(不含機械)同比增長9.6%。1-8月,專汽及零部件出口9.5億元,同比增長36.8%。
市經信局負責人表示,隨州正按照“1335”行動方案,錨定新能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向“新”而行、攀“高”望遠、以“鏈”聚勢,加快建設國家安全應急產業、國家新型工業化專用汽車產業“兩大示范基地”。
(責任編輯:夢回吹角連營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