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之際,清風送爽,瓜果馥郁。
近日,走進廣水市太平鎮檀樹村瓜蔞種植基地,藤蔓下密密麻麻地懸掛著圓滾滾的瓜蔞,工人們在其間來回穿梭,忙著采摘和搬運瓜蔞。
“這個瓜蔞種植基地是我們村的集體產業。2021年7月,我村成立鄉村合作公司——湖北有為運營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公司投入100余萬元,流轉坡崗地152畝種植瓜蔞,每畝投入6000元左右。”檀樹村黨支部書記杜建生介紹說。檀樹村地勢平緩、土質疏松,氣候溫暖濕潤,適宜瓜蔞生長,第一年每畝瓜蔞收入就達到4000元,回收了80%的成本。今年年收入大概15萬元。
據了解,瓜蔞又名栝樓、吊瓜,其渾身都是寶,果實、果皮、根等均可入藥,瓜蔞籽可食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利用價值極高,10月到12月是其成熟期。
近年來,隨著其食用功能的開發,瓜蔞子更是成為消費者青睞的綠色休閑保健食品。
瓜蔞屬于多年生藤本植物,一次栽種便可連續收獲5年,其從種植、除草、剪枝、施肥直至摘果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眾多勞動力的投入,帶動了周邊5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
村民王美林高興地說:“我家的4畝土地流轉給了鄉村合作公司,每年不僅能拿到租金1200元,而且我可以在基地打零工,一天能掙100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span>
“瓜蔞比較好種,病蟲害很少。”杜建生介紹,“我們基地種植的品種是瓜蔞九號,可以現在采摘銷售,也可以等到12月份取出瓜蔞籽后曬干銷售,瓜蔞籽最高可以賣到每斤28元,整體算下來1畝地毛利潤為6000元到7000元。5年之后,瓜蔞的根還可以再銷售。”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檀樹村大力發展香稻種植、南美白對蝦養殖、小龍蝦、瓜蔞種植等特色產業,村集體年收入近40萬元。
太平鎮鎮長李靜表示,下一步以檀樹村為樣板村,在全鎮各村因地制宜推廣特色種植養殖成功經驗,帶動更多村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