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時節
我市多處油茶基地的油茶果進入采摘期
迎來了收獲季
剛剛采摘的鮮果
正陸續運往當地的茶油生產企業
通過深加工進一步開發油茶的經濟價值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將油茶納入優質糧油產業集群重點建設。2010年以來,全市平均每年新增油茶林2萬畝以上,社會資本投入超過10億元。全市現有油茶面積56.78萬畝,千畝以上基地47個,油茶規模加工企業11家,省級油茶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年產油茶1.68萬噸,全產業鏈綜合產值46.27億元。
油茶產業發展是我市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集體林地經營新模式、激發林業產業發展活力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規律,扎實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的綠色發展新路。
深化改革,保障好林農的收益權是應有之義。我市按照“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到位、權責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程序規范、服務監管有效”的原則,探索推進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有“證”在手,發展無“憂”。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通過分步實施、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工作思路,已確權發證面積722.44萬畝,其中農戶家庭承包642.83萬畝,集體統一經營79.61萬畝。發放林權類不動產登記證(含發放的林權證)10.85萬本,涉及林權主體5.92萬個,基本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林業生產經營周期長、資金投入大,金融支持十分關鍵。我市加強綠色金融政策研究,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已辦理林權抵押貸款93筆,抵押貸款4.5億元,激發了林農積極性,有效盤活了集體林的市場經濟,為林業發展增動力。
希望在山,致富在林。我市立足資源稟賦探索創新,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林業產業更優、百姓更富。
隨縣踐行“兩山”理念,引導資本下鄉、農民上山,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目前,隨縣油茶種植面積近30萬畝,培育木本油料省級龍頭企業7家、油茶產業市場主體160余家,年加工茶油0.65噸。該縣延鏈補鏈,推廣油茶林下經濟模式,套種冬瓜和金絲皇菊,套養“洪山三黃雞”,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推動油茶精深加工,開發出茶油、茶粕、皂素、護膚品、有機肥等30多個油茶系列產品;依托“隨州油茶”國家地理標志,整合“喜鄉隨”等8個知名品牌,提升油茶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創建油茶特色小鎮,投資6億元打造10萬畝花園形態的油茶示范帶,建成30公里油茶產業旅游環線。
廣水加快把林業生態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深耕綠色油茶產業,打造生態共富果園,帶動農戶將“荒山”變“金山”。該市采取鄉村合作公司共建、專業公司承包等模式,并提高油茶種植補貼標準,推進油茶產業鏈、價值鏈、利益鏈“三鏈同構”,讓油茶果成為富民強村“致富果”。按照隨州市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規劃,至2027年,廣水市油茶種植面積將達到23萬余畝,按穩產期測算,茶油年產量約0.25萬噸,產值可達15億元。
曾都區洛陽鎮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洛陽鎮人民政府及大樂之野共同打造了洛陽鎮“百美村莊”項目,大力發展本村民宿產業,讓村民以資源入股,市場主體進行統一經營,帶動周圍村民就業增收。
盤活林業資源資產,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實現金山銀山“價值”。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林業重點企業1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6家。二月風、中興食品、岳雄豐等林業龍頭企業生產的葛粉、茶葉、茶油等深受市場好評,“櫟園春”“隨峰”“大洪山”等50多個品牌獲評省級林特品牌。云峰山茶葉、二月風葛根、大洪山香菇等多個產品分別獲得原產地、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認證。
林權制度改革改出了“滿目青山”,富裕了萬千林農,激發了林業潛力活力。新征程上,我市將縱深推進林改,不斷激發綠色動力,釋放生態紅利,推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來源:隨州日報
記者:劉詩詩 通訊員 黃河清
編輯:雅兮
編審:黃芳芳
監制:劉光明